
黑龍江日報12月13日訊 『我自己都沒想到乾得這麼快!』聽說記者來采訪鐵路建設進展,中鐵12局集團哈牡客專二標項目部4工區橋梁1隊1工班工班長樊新軍一邊介紹情況,一邊帶領記者來到剛剛因冬停工的道北屯特大橋施工現場。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近日完工的近30個橋墩橋臺一字排開,氣勢如虹,連接起兩端已完工的隧道。
據樊新軍介紹,他所在的二標項目部承擔著哈牡客專工程二標40公裡的施工任務,途經哈爾濱市阿城區紅星鎮、金龍山鎮、亞溝鎮、玉泉鎮、小嶺鎮、平山鎮及尚志市帽兒山鎮。道北屯特大橋施工現場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小嶺鎮。現場兩側是山,中間是已征收的莊稼地。這裡就是樊新軍帶領的團隊的主戰場。
43歲的樊新軍是山西臨汾人,從事路橋工作已經十幾年了,經驗十分豐富。『一開始在工地乾活時,鋼筋工、模板工、架子工很多工種的活我都乾過。由於自己的努力和領導的認可,工作了四年之後成為帶領幾十名工人的工班長。』說起自己的工作經歷樊新軍顯得非常欣慰,『當工班長之後,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要想帶好自己的小團隊,必須樹立自己的威信。』
樊新軍告訴記者,他的團隊有40多名工人,分為鋼筋工、模板工、架子工、搗固工等工種。去年9月,他們就進場施工了。目前,26個橋墩和2個橋臺全部建設完工,順利完成施工計劃,只等明年3月15日開始架梁。『最高的橋墩離地面有38.5米。』樊新軍自豪地說。
這些建設者也曾遇到過攔路虎。他們最後建成的那個9號橋墩涉及高壓線的遷移。相關方面計劃6月將其遷走,結果9月29日纔遷走。然而樊新軍所負責工程必須在10月底全部完工,否則將影響哈牡客專的全線鋪架計劃。面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樊新軍帶領團隊釋放出了巨大潛能。『必須保證工期!我們在高壓線遷走的當天夜裡就開了工,工人們穿上棉衣,綁鋼筋、支模、校模、報檢,確保各項工作快速、有序推進。為了提高效率,我同時組織20多名工人組成突擊班,實行四班倒。』樊新軍說,鑒於其它橋墩已全部完工,混凝土供應能力充足、模板富餘的實際情況,他經過仔細研算,大膽調整了相關工序。以前是支2節模板打?,現在改為支3節模板;以前先支內模,後支外模,現在內模、外模一起支。最後一個橋墩僅混凝土用量就達720立方米,按常規需40天左右纔能建完,經過大家齊心協力,24小時晝夜施工,結果奇跡般地20天就乾完了。
『建設效率這麼高,這些橋墩質量有保證嗎?』記者問。『放心吧,100年都沒問題!』樊新軍憨厚的回答擲地有聲。他的底氣來自於對質量的一絲不苟。他在施工中發現,由於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振搗器經常觸碰到模板拉杆,導致精軋螺紋鋼螺母松動,引起定型模板變形,最終導致橋墩變形,甚至誘發質量安全事故。於是他落實責任到人,對所有在建橋墩安排專人盯控、專人檢查模板拉杆。
『施工至今,我的團隊一個工傷都沒有。』樊新軍告訴記者,由於頻繁的上下,安全帶可能遭受磨損,他每天都組織檢查。每天開早會時,首先強調的是安全和質量,然後再給工人分配施工任務。同時,根據工人的身體狀況,不斷調整高空和地面施工作業。
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這是樊新軍多年保持不變的工作信條。他每天要沿著臨時踏步去每個橋墩巡查上兩三次,最多時6個橋墩同時施工,樊新軍就這樣上上下下,樂此不疲。對他來說,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最後一個橋墩施工時,他只能見縫插針地休息,每天的睡眠時間加起來也就四五個小時。樊新軍說,『苦點累點無所謂,能安心工作最重要了。眼前的這片黑土地民風淳朴,施工物料從未丟失,這也讓我們建設者沒有後顧之懮,可以全身心地為高鐵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