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訊(記者 王春穎)在15日即將舉行的2016中國·伊春冰雪旅游產業國際峰會上,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笪志剛將圍繞全域旅游與社區發展作《東北亞旅游的協作和伊春旅游市場的開發》的發言。峰會前,笪志剛圍繞黑龍江冰雪旅游發展等問題接受了東北網專訪。
『龍江冰雪旅游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笪志剛接受采訪時開門見山。他說,龍江冰雪資源得天獨厚,有優勢也有潛力。作為冰雪資源第一大省,黑龍江省要注重與國際旅游趨勢的接軌,要與周邊國家形成深度融合,以旅游帶動與他國經貿、人文和生態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著力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
林都伊春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的小興安嶺腹地,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旅游資源豐富,生態資源稟賦,旅游景觀多姿多彩,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笪志剛表示,此次峰會的召開有利於我省借鑒學習冰雪資源開發較早國家的成功經驗,比如日本、韓國和歐洲部分國家等對於滑雪旅游『一條鏈服務』等先進經驗,更有利於不同地域間冰雪旅游發展的互補提昇、互學互鑒,深化日、韓、歐洲部分國家等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智庫交流,並延伸帶動冰雪旅游相關產業模式。伊春市應該借峰會的契機,確立自己的冰雪旅游品牌,使之成為全省冰雪旅游的領頭羊。
『旅游是打開各國間經貿、人文等對接的重要產業,』笪志剛說,旅游有利於加強雙邊合作,緩和多邊矛盾,增強戰略互信關系,促進地方服務業發展。『冰雪旅游要延伸到人民群眾,要充分理解冰雪旅游不是精英貴族的活動,而是接地氣的群眾性活動,像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
笪志剛曾七赴日本北海道,三次參加札幌雪節的體驗和學習,他認為,日本在冰雪活動的組織和創意、全民參與的規模,體驗型冰雪活動與旅游的有機結合、草根宣傳與雪文化創新等方面頗具特點,值得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笪志剛認為,發展冰雪旅游產業首先是依靠大眾組織和創意,冰雪節日應發揚大張旗鼓的『群眾運動』特征;其次,冰雪節日更應注重群眾參與和市民體驗;第三,突出旅游及旅游商品波及經濟的效果,用冰雪搭臺,用經貿唱戲,打造文化軟實力。
人物簡介:
笪志剛:1962年9月生,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黑龍江省東北亞區域研究基地副主任,黑龍江省東北亞區域經濟省級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世界經濟專業日本經濟方向碩士生導師,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黑龍江省人大第十一屆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中國亞太學會副秘書長、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編著《走向東瀛——中國東北企業對日投資研究》;編譯著各種著作十餘冊,參編參著參譯著等二十餘部。在日韓蒙美新等國發表中外文論文和被收錄論文集三十餘篇。在國際學術交流中被選為中日俄鄂霍次克海·黑龍江環境問題國際學者網絡聯盟中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