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文化惠民文物保護
【核心提示】
2016年,牡丹江市40項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全面推開,免費的電子閱讀、精彩的話劇等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正在一點一滴浸潤你我生活,提昇城市文化氛圍。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掛牌、牡丹江邊牆啟動編制工作、穆棱河上游發現舊石器古遺址等文物保護工作,讓牡丹江市的文化遺產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文化遺產正逐步成為雪城發展的新名片。
【核心事件】
數字化圖書時時閱讀更方便
『今年全面推開了牡丹江市40項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加快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建設和基層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市文廣新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數字化圖書館和公共電子閱讀使牡丹江市文化服務形式和內容邁上一個新臺階。
12月13日,記者來到市圖書館,一進門就看到了一臺電子圖書借閱機,在掃碼下載一個閱讀軟件後,就可查詢下載感興趣的正版電子圖書,和其他的App軟件一樣,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圖書館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臺機器是今年政府采購的,因為是電子閱讀,所以並不存在圖書借閱超期的問題,在手機上看書,十分符合市民當下的閱讀習慣,與網上看書不同,該軟件不僅免費,許多經典書籍都可查詢到,還不會出現盜版網站缺頁的現象。而期刊和報刊的電子閱讀器也將在近期與市民見面。
文藝精品走近尋常百姓
話劇、舞臺劇這樣的藝術形式一般在大劇院纔能見到,為了讓市民更直觀地觀看到這些文藝佳作,今年牡丹江市成功創排大型人偶劇《小熊魔幻奇遇記》第二部《森林歷險記》。而新創話劇《碾子村的故事》在群眾文化展演系列活動中進行了首演。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今年牡丹江市還選送4個節目參加央視『鄉約』欄目錄制,舉辦了『文化消費藝術惠民』五地書畫藝術交流展,集中展示了甘肅、山東、河南、貴州和我省知名畫家的作品。全年,市縣兩級共結對子159對,培養基層文化骨乾3437人,新增各類基層文藝團隊230支,舉辦各種文化活動550場。在全市范圍內實施了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萬』工程。全年,為基層送演出115餘場,為農村免費放映數字電影10652場。
穆棱河上游發現21處古遺址
舊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的開端,人類在這一漫長的時間跨度裡創造和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文化。穆棱市今年邀請了吉林大學、黑龍江省考古研究所,聯合開展穆棱河上游地區的舊石器考古調查活動,於4月28日完成田野調查,發現古遺址21處,其中舊石器地點19處,采集舊石器文物標本900餘件,有石核、源頭刮削器、兩面器、砍砸器、石葉、尖狀器、盤形器、石料等,在馬橋河鎮采集的黑曜石盤形器為重要發現,吉林大學陳全家教授評價其為國內目前唯一發現,屬國寶級文物。
記者從牡丹江市文化部門獲悉,今年,牡丹江市還開展了多項文物保護工作,中東鐵路建築群鐵路治安所維修保護工程全面展開、牡丹江邊牆保護工程招標啟動編制工作、為56家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掛牌。目前,全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達到8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到41個,公布並掛牌保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6個。全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達到168項,其中省級保護項目6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項,牡丹江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文化遺產成為牡丹江市發展的新名片。
【市民感悟】
27歲的小鈺,今年5月結婚後回到牡丹江工作,比起在北京經常加班到深夜的日子,她現在每天17時就能下班回家,有了更多時間經營自己的小生活,也重拾起了看書讀報的愛好。
『從上大學起我就不常回家,沒想到家鄉的變化這麼大,和許多大城市的圖書館一樣,咱們這兒的圖書館不僅免費借書,還可以電子閱讀,特別方便。如果有外地的朋友來到牡丹江,除了陪他們去鏡泊湖游玩,我一定會帶他們來「市圖」看看。』小鈺向記者表示,圖書館是一座城市的公共閱讀空間,是城市發展的側面,良好的閱讀體驗不僅有助於提昇本地居民的幸福感,更會給外地游客留下美好的城市印象。
56歲的陳先生喜歡運動,他在戶外徒步時,在山裡看到過許多石牆,原以為是當地農民建的。今年,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再次為邊牆立碑保護,陳先生纔知道,原來這些不起眼的石頭和土包可以追溯到唐渤海國時期,是中國長城資源的組成部分。回家後,他不僅和家人說了這件事,還在微博上更新了博文,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他的家鄉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