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5日訊 去年以來,雙鴨山市通過開展以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的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以及建設美麗城市和鄉村『一創兩建』活動,全面加強道德、文化、環境、制度四個方面的建設,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爭取利用三年時間,在整體達到省級文明城市水平的基礎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如今,時間過半,效果如何?記者來到雙鴨山。
突出重點抓推進打造宜居宜商環境
尖山區光明社區,以前,這裡被戲稱為『兩雙鞋』社區,因為無論晴天雨天,人們要帶兩雙鞋出門,走泥濘小路一雙鞋,走上馬路換一雙。現在,泥濘路變紅磚路,居民再也不用帶兩雙鞋出門了,環境變得整潔,心情也隨之舒暢。
『兩雙鞋』社區屬於上世紀60年代建設的老舊棚戶區,違章建築、私搭亂建、垃圾亂堆等現象普遍,導致道路狹窄,安全隱患大。
談起當初的施工過程,時任尖山區建設局副局長劉忠安心裡的感受還是五味雜陳。他說,開工之初居民們並不買賬,都以為這是走形式、搞運動、應付了事,抵觸情緒很重,工作阻力巨大。
『百姓不接受,咱就把工作做到細、做到家!』尖山區組織專門工作組,挨家挨戶上門講解,給他們看設計、講圖紙,把群眾請到施工現場,鼓勵他們『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參與施工設計和質量把關。
從每家每戶門前臺階的設計、破舊院牆的修復、煤倉的整體搭建到巷路排水的U形設計、路面的通車標准,這一項項高標准、高質量的施工,老百姓都全程參與監督和設計。
『兩雙鞋』社區的故事是雙鴨山『一創兩建』的生動寫照。雙鴨山把『一創兩建』作為民生工作的切入點,今年提出不遺餘力全面打贏『背街巷路改造』這場攻堅戰,改善居民的生活狀況。截至目前,市區及四縣四區綜合整治背街巷道1891條,維修人行道2.72萬平方米,共治理小開荒4.37萬平方米,新增衛生達標小區153個,住宅小區面貌得到極大改善。
硬件達標,軟件提昇。雙鴨山同時開展城市『幸福社區』創建。保留社區蓋章事項8項、取消82項,派駐副處級乾部、科級乾部到街道、社區任第一書記,為社區發展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今年以來,全市共投入800多萬元,新建、改擴建了3個千米示范社區和15個達標社區。建立了30個社區日間照料室和10個社區兒童之家,普遍建立了社區聯心室;社區服務緊緊圍繞社區就業、社區扶貧、社區環境和平安社區創建,提昇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
『要深刻認識到「一創兩建」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有關精神的具體舉措,又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切入點、促進民風改變的重要抓手和轉變工作作風、調整工作狀態的重要載體。』市委書記孫?說,要通過創建工作著力破解一些城市的基礎設施欠賬,重點解決一些群眾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努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活化載體抓創建提昇百姓文明程度
今年,雙鴨山市把『一創兩建』作為『兩學一做』的載體、提昇市民素質的途徑、加強城市管理的抓手、造福市民百姓的實事來抓好抓實,立足科學規劃,實施項目管理,形成聯動氛圍。
把握主題,明確創建方向。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淨化城市環境,樹立文明新風』為主題,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方向,全面加強道德、文化、環境、制度四個方面的建設,努力營造城市規劃好、市容市貌好、生態保護好、社會秩序好、服務環境好、道德風尚好的創建氛圍,為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物質保障。
實施『文化塑品』項目,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於海河為原型,精心編創了大型現代龍江劇《農民的兒子》在全省進行巡演;
實施『道德塑魂』項目,把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編成『心字歌』,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樹優良家風、做五德少年』培育活動。組織實施了『精彩人生典靚四季』先進典型培育示范工程,湧現出了李秀芹、陳書勤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道德建設先進典型,其中全國道德模范提名2人、中國好人榜5人,全省道德模范8人、龍江好人榜27人,市級道德模范46人。
重點圍繞教育網絡、主題實踐、測評達標『三項機制』,開展了創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目標落實工作,爭取政策性資金960萬元,建設鄉村少年宮24個。
重點圍繞添彩助力活動,開展了全市性大型志願服務50餘項,地區志願服務隊發布活動1472項,專項志願服務隊發布活動659項,日行一善活動發布644項。全市志願者注冊人數己擴大到89811人,星級志願者達到1609人。同時開展雙『百千萬』宣傳活動已累計到854場次;培訓宣講員683人,參訓人數達9997人。
以農村道德建設、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明村創建等活動為載體,全方位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目前,全市文明戶比重達到90%,村民對村兩委班子滿意率達到98%,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5%。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乾部作風抓轉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雙鴨山『一創兩建』的背後是城市的轉型昇級,轉型昇級的背後是乾部作風的轉變。
乾部作風的轉變在寶山區『一創兩建』工作中有了具體體現。面對資金短缺、任務繁重的艱難局面,寶山區堅持『以小博大、因難見巧』的理念,采取自己動手,創新設計課題內容及路徑模式,通過下巧功夫,將資金花在刀刃上,以最小的投入換來最大的成效。
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在背街巷路的硬化和亮化上,利用棚戶區搬遷廢磚和煤矸石等改造修繕背街巷道242條。制作了1000盞簡易實用路燈,節省資金70多萬元。同時利用廢磚砌築200多座路邊花壇,還自行設計了封閉式垃圾箱和簡易式保潔桶等投入使用。
堅持『因陋就簡、修舊利廢』。創新利用廢舊輪胎,自制花箱花盆近800個、輪胎花架200餘個,栽花3.8萬餘株,同時擺放各式輪胎景觀造型1500多個。『百變輪胎』,成為寶山創建的一大特點、一個亮點、一張名片。
堅持『因勢利導,服務民生』,創辦了利民『燈光夜市』,出臺惠民政策,全部免費經營,在提昇城市管理水平的同時,實現了就業創業和扶貧助困的『雙贏』。
全區乾群想事乾事的精氣神十足,積極主動參與『一創兩建』的熱情空前高漲。組建了由低保戶、區機關青年乾部、在社區食堂就餐的老人、雙礦分流職工等組成的創建隊伍,解決環境老大難等問題。
集賢縣集賢鎮,原先環境整治一直不理想。該縣堅持問題導向,乾部不行換乾部、措施不行換措施,短短三個月,城鎮面貌大為改觀。
四方臺區突出功能抓『一創兩建』,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一創兩建』的重中之重。該區發揮臨近市區、農業基礎好的優勢,發展農業觀光游、農業體驗游,建設以采摘園、體驗園為主的農業觀光項目,使之成為休閑度假旅游的集聚地。
『一創兩建』也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組織農民發展旅游,已接待省內外游客2000餘人,實現農家樂營業收入5萬餘元;尖山區安邦鄉集東村第一書記創新發展理念,打造現實版『QQ』農場。通過私人認領專屬稻田,設立綠色『私家稻田』,現已成功售出4000平方米,意向簽署協議3000平方米。
目前,雙鴨山市上下正以『一創兩建』為牽動,堅持『科學統籌、建管結合、注重特色、生態宜居』的理念,持續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創新城鄉環境管護和社會治理,提昇城鄉環境質量和社會文明程度,努力打造優美整潔、安全有序的和諧宜居城鄉環境。
變化中,一個文明美麗幸福的雙鴨山,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