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優秀獎:大慶市高黎明作品《難忘油城的野菜》
2016-12-17 09:5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黎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相對自然,地理是細節,先對生命,歷史是細節,而那生長於大地之上的野菜,卻令我刻骨銘心,難於忘懷。雖已過不惑之年,但生命中對於野菜的記憶,卻都基於那童真的歲月。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走在油城的田野鄉間。由於是早春,沒有我們看到的滿眼油菜黃,只有零星的一點綠色,在馬路旁,在田埂上,在田野裡-----恰似『草色遙看近卻無』。來到田野,看到腳旁一叢叢嫩嫩的草,毛茸茸樣子,像頑皮的孩子探出頭來和我捉迷藏呢。突然,我眼前一亮:『野菜!』在小草之中夾雜著的這不正是我最喜歡吃的野菜嗎!關於野菜的往事頓時湧上心頭。

  兒時,隔三差五,和同伴兒到地裡挖野菜,不長時間就可挖滿筐子。小我二歲的弟弟,就像小尾巴跟在身後,提著和我同樣大的小筐挖菜,很認真,但由於野菜種類繁多,弟弟常常魚目混珠,挖了很多不能吃的菜,但看他已經挖到筐裡了,而且還弄得滿臉泥土,不忍心挑出來,忍不住咯咯的笑,兩人高興地提著菜回家。 

  回到家,母親就紮上圍裙,將這些野菜分門別類,認真擇洗。擇洗乾淨,有的燒湯,有的菜直接生吃,有時湯還沒燒好,菜香就滿屋子飄蕩,饞得我和弟弟直吸鼻子,不停地叫著香。那時想,要是以後能天天喝漂著油花的野菜湯,吃野菜,就是最大的滿足了。 

  上世紀70年代初,年齡小不記事,後來常聽父母說,那個年代鬧飢荒,餓死很多人,能活下來的,虧了地裡的野菜和樹葉子。那時,野菜和樹葉是好東西。人們把玉米、胡蘿卜秧子吃完了,就剝榆錢、挖野菜充飢,野菜是救人性命的啊。特別是在大慶油田開發初期,野菜為會戰的職工提供了飲食的佐餐。 

  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又想吃野菜了,城裡人開著小車到鄉下去挖野菜,鄉下人大包小包帶著野菜進城走親訪友,城裡的菜市場有了賣野菜的攤位,野菜成了香餑餑,吃野菜成了一種潮流、一種時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更加重視,對入口的食品要求綠色有機了。野菜生長在田野,成了公認的綠色食品,一種野菜就是一味中藥,能治多種疾病,所以人們青睞吃野菜了。如今,它以其營養豐富和美味可口成為綠色食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員,也成為餐桌上的新寵。其實,野菜也有他的歷史,從《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描繪了青春女子在燦爛春光中輕快地采集野菜,到《影梅庵記》中所憶董小宛善於醃制野菜,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我國可謂是源遠流長。野菜的藥用價值更為人們重視。從中醫角度來說,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吃。就算那些劇毒的植物,也有藥用功能。其實家養野菜和野生野菜營養相差無多,只是處於野生狀態下味道更濃一些。野菜的種類很多,通常被人們采摘並食用的,雖地理位置和天氣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少說也有十幾種。市場上常見的野菜有:馬齒莧、魚腥草、蕨菜、香菜等,大部分是野生的,只有香菜人工栽培的較多。山野菜不僅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且植物纖維更為豐富,有的野菜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比栽種的蔬菜高幾倍甚至幾十倍。大多山野菜未受到現代工業和農藥化肥的污染,尤為珍貴。

  野菜不僅豐富餐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藥。還因含有各種抗氧化成分和豐富的營養,被用於化妝品之中,可防止皮膚粗糙,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活性化。所以適當食用野菜,還有減肥和美容的功效呢!此外,采集野菜本身就是很好的健身之道。采集的過程能大量消耗熱量,對活動腰腿大有裨益;視野裡一片新綠,天地無限寬廣,無論有多少壓力和郁悶,都回歸平和寧靜。

  每當油城最後一層薄冰融化盡,大地披上綠裝,憋了一冬的野菜,便肆意伸展腰肢,一觸即發的瘋長開來。油城的野菜種類多,如灰灰菜、婆婆丁,還有槐樹花、榆錢。還有叫不出名的野菜。這裡自由、自然、生態,野菜品種繁多,田野裡、樹林裡、大草甸子,遍地都是,不施肥,不打藥,再綠色不過了。

  想著綠油油的野菜,片片充滿著無限生機,滲透著油城的鄉土深情,確是大自然的造化啊。

  作者簡介

  高黎明,男,52歲,三級肢體殘疾,大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現在大慶鑽探鑽技一公司工作,曾在大慶日報,大慶晚報,中國石油報等報刊,發表作品百餘篇。

【專題】黑龍江省殘疾人美文攝影大賽作品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