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百變秸稈催生發展新動能
2016-12-19 11:23: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冬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19日訊 秋冬季節,秸稈焚燒已成為東北農村的一種常見行為。近幾年,佳木斯市在秸稈禁燒過程中采取疏堵結合、綜合利用等辦法,不僅使農民認同了秸稈焚燒的危害性,更認識到秸稈可以變廢為寶,秸稈價值在新產業中催生發展新動能。

  一份來自佳木斯市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與2015年同期相比,佳木斯市1月~9月PM10、PM2.5均值濃度分別下降了12.5%、3.6%。在秸稈禁燒的實踐中,佳木斯市沒有單靠『堵截』來完成數據下降,而是努力為秸稈找到了關聯性產業項目,變廢為寶。

  秸稈變紙巾可擦眼鏡

  佳木斯泉林生態農業項目將小秸稈做成大產業。

泉林生態農業生活用紙生產車間。丁兆勇 攝

  2013年9月泉林項目開工,佔地279公頃。通過『泉林模式』復制,玉米、稻草等農作物秸稈在先進技術下搖身變成了本色漿、本色生活用紙、黃腐酸有機肥等產品。卷紙、抽紙、盤紙、手帕紙等系列產品生產過程不漂白、不增白,產品白度小於65度。

  企業副總經理燕玉祥介紹,『我們的產品利用100%秸稈本色漿精制而成,生產全程不添加任何漂白化學藥品和增白劑,不含AOX和二英,無毒無害,不掉屑、不掉粉,可以直接用來擦眼鏡。』說著他拿出一張紙巾放置於水中,在紙巾從水中拿起還是完整一張,沒有絲毫破損。『這個測試劣質紙巾是無法做到的。』燕玉祥說。

  小秸稈變身後入得『廳堂』。泉林產品通過了『中國環境標志(Ⅱ型)產品』認證、符合美國FDA檢測和歐盟AP食品級檢測機構檢測標准,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通過了『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被列入政府綠色采購清單。

  秸稈變有機肥節本增效

  3噸秸稈可以生產1噸50%含量的黃腐酸肥料。1噸50%含量的黃腐酸肥料,其成本是每噸4000多元,市場售價為每噸5500元。秸稈變有機肥這個經濟賬企業算得明白,效果賬農民看得清楚。

  今年臺風『獅子山』過境,佳木斯地區迎來持續大風降雨天氣,多個縣區農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臺風過後,樺川縣創業鄉鐵仁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鐵仁驚喜不小,『我今年4月選了兩池同品種同管理的水稻,做了黃腐酸有機肥對比試驗,結果發現,用了黃腐酸肥的地塊作物表現為水稻根系發達、次生根和毛細根多,莖稈粗壯。』王鐵仁還說,連日大風降雨水稻倒伏較輕,而對比試驗中常規施肥的水稻倒伏面積超過了一半。

  由秸稈衍生而成的黃腐酸有機肥開創性地實現了工業化秸稈還田,將土壤經過上百年纔能轉化形成的黃腐酸,通過獨有的生產技術工業化快速生產。今年,佳木斯市共建立示范田154處,試驗示范總面積為1470畝。黃腐酸有機肥的功效,完全符合國家『三減』政策,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短期施用可減少化肥用量10%以上、減少農藥用量30%,長期施用可減少化肥用量30%-50%,在全國可率先實現化肥農藥雙減;並能夠有效直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增強作物抗逆性,真正地做到保護黑土地。

  秸稈變飼料玩轉循環農業

  佳木斯市湯原縣借鑒韓國家庭農場發展經驗,圍繞稻草打包發酵喂牛、牛糞集中降解還田、種植有機水稻發展模式,探索實施種養加結合發展農牧循環經濟。其中秸稈就是循環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在行走在湯原田間地頭,總能看到稻草打包作業的專業隊伍。打包機吃掉秸稈吐出的是重量350~400公斤秸稈包,一包秸稈只需2.5公斤益生菌就可以變成營養飼料。今年,湯原縣計劃打包稻草3.3萬包,目前已打包1.2萬包,預計11月中旬完成稻草打包作業。

  為了發展農牧循環經濟,湯原縣政府對稻草發酵打包、糞肥還田等全套農機設備給予50%補貼,每套農機具最高補貼50萬元;對於稻草養牛產業活體抵押貸款給予年利率50%的貼息。

  秸稈變能源環保又增收

  在佳木斯市樺南縣經濟開發區黑龍江大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專門從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新能源裝備制造的企業。

泉林生態農業秸稈回收現場。丁兆勇 攝

  企業主要有秸稈固化燃料、秸稈有機肥、秸稈基料、生物質鍋爐等產品。項目計劃總投資1.19億元,擬在各鄉鎮建設10個秸稈收儲加工基地,秸稈固化燃料產品已於2014年10月份投產,生物質鍋爐2015年2月投產,秸稈炭基有機肥、秸稈基料(水稻育秧基質)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底全部投產。

  項目達產後,可年產秸稈固化燃料10萬噸,生物質鍋爐6000臺,秸稈有機肥3萬噸,秸稈基料2萬噸。實現產值1.4億元,增加就業人數300人,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民增收3600萬元。截至今年10月已累計收儲秸稈5.85萬噸,生產固化燃3.67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572萬元,利稅158萬元。

  今秋,這個公司投入各類作業機械在樺南縣境內進行秸稈收儲工作,預計到11月末可獲秸稈10.5萬噸,可生產生物質固化燃料5萬噸,秸稈炭基有機肥2萬噸,水稻育秧盤1500萬盤。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