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寶清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2016-12-20 17:5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淑芬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0日訊 美觀大氣的教學樓、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漂亮的塑膠運動場、設備精良的實驗室、品類齊全的圖書館……如今,無論是在寶清縣城區學校,還是鄉村學校,都能看到這一道道亮麗的校園風景。

  多年來,寶清縣牢牢鎖定『推進均衡發展,打造教育強縣,創辦滿意教育』目標,通過加強教育統籌、加大經費投入、重視隊伍建設、均衡配置資源、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等舉措,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實現了辦學條件同樣、教育經費同等、各項活動同步、教育教學同質的良好態勢,先後榮獲省督導工作先進集體、『兩基』工作先進地區、『雙高普九』先進縣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日前,寶清教育再傳捷報,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高標准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按照教育項目優先安排、教育資金優先撥付、教育需求優先滿足的『三優先』原則,寶清縣政府依法保障教育經費『三個優先、三個增長』。2015年,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比例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12.81個百分點;全縣教職工年人均工資同比增長37.47%,高於該縣公務員7.7個百分點;中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增長9.38%和0.76%。

  強化了督導保障,全縣51名督學分布5大督學責任區,建立了縣、局、校動態監測管理機制,定期深入基層監測評估,及時匯總信息,發布結果,跟蹤問效、以評促建得到有效落實。

  以學校標准化建設為抓手,在全縣范圍內推進教學儀器設備更新換代、走廊圖書館、教學點寬帶連接等『七大覆蓋工程』,最大化縮小城鄉間、校際間差距,有效遏制了擇校熱,基本消除了大額校和大班額,平衡了學位供給矛盾。

  多年來,寶清縣采取『1+N』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即建設1個城鎮學校,必須同時帶動若乾個農村學校建設。2013年到2015年,全縣投資3.9億元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79個,其中,城鎮24個,鄉鎮55個。裝配先進錄課室10個,配備交互式一體機、電子白板『班班通』系統741套,在全省率先實現『班班通』全覆蓋,超前進入全面提速、全面更新的教育信息化時代。覆蓋城鄉的現代化設備與日常教學、教研深度融合,全縣教師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互動。目前,寶清縣28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通過省級標准化合格學校驗收,其中17所學校通過省級先進學校驗收,佔比60.7%。

  高水平優化提昇教師素質

  教育資源要均衡,教師是關鍵。在『硬件均衡』的同時,寶清縣還著力師資均衡配置。

  多年來,寶清縣公開招聘教師120名,其中高學歷人纔15人,引進『三支一扶』教師29人、特崗教師34人,全部充實到農村薄弱學校,職稱評定、選優評模重點向農村一線傾斜。制定出臺了《寶清縣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實施方案》,逐步推行教師城鄉雙向流動、『鄉村教師訪名校』活動,共交流輪崗校長、教師916人次。

  相繼舉辦『遠學焦裕祿、近學於海河、深學姜德禎』、評選『最美鄉村教師』、『教育講堂』等活動。實施『十百千萬優秀骨乾教師培養』計劃,全面普及『體育藝術2+1項目』,打造『名師、名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師送教下鄉』為內容的『五名』工程。推行『3+11以強帶弱幫扶』計劃,成立3個名師工作室、11個教研聯合體,組織『名師送教下鄉』366人次,『聯片教研』66次。評選四屆『寶清縣十大名師』40人,推薦產生兩屆『寶清縣優秀班主任』120人,培養骨乾教師、學科帶頭人930人。寶清縣借助『國培項目縣』載體,培訓各級各類教師1萬多人次。深入持久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組織骨乾教師赴北京、河南等教育先進地區學習;先後邀請魏書生、趙謙翔等教育名家來寶清講學,促進城鄉教師共同成長。

  高品質管理強化教育內涵

  寶清縣嚴格執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陽光分校政策;實行班子包片、股辦包校、校長包教師的治理教育『三亂』工作責任制,長期深入學校、班級、社區明察暗訪,有效遏制『三亂』行為。

  打造『家長學校、寶清德育微信公眾平臺、教育講堂』三大德育教育新載體,實現家長學校全覆蓋。寶清德育微信公眾平臺在線關注達2.4萬人,開辦家長學校492期,匯聚起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教育合力。高標准建設了29所心理健康諮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66名,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啟動『社會課堂123』計劃,引導全縣中小學生每年參加1次以上志願公益活動、2次以上社會實踐活動、3次以上家庭親子活動,提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全縣成立學校社團210個,校園藝術節、體育節、冰雪節十分活躍,縣級圍棋、排球、繪畫等比賽定期進行,大型文藝匯演、運動會交替舉辦。目前,寶清縣形成了以經典誦讀、社團活動、和雅文化等為代表的辦學特色,近三年相繼有1500餘人次獲得300多個國家、省、市級競賽獎項。全縣中高考成績連年穩居全市之首、全省縣級前列。

  高規格扶貧關愛弱勢群體

  在寶清,『均衡』絕不僅僅限於本地人,該縣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開闢了『綠色通道』,保障他們平等接受教育、享受服務的權利,就近安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743人,入學率達100%。

  依托心理諮詢室、農村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少年之家等資源平臺,建設留守兒童心理疏導、課外活動基地54個,開展監護人動態監測、開闢親情熱線、千名教師訪萬家等系列工作,實現了留守兒童『學業有教、監管有人、活動有地、傾訴有路、生活有助』的『五有』關愛目標。

  投入資金825萬元異地新建特殊教育中心,投入資金209萬元配備儀器設備、完善附屬工作建設。將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從4000元提高到6000元,增幅達50%,『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達84.48%。在貧困學生資助上,歷史性實現無條件貸款、無障礙入學、無縫隙銜接的『三無』資助體系。三年來,全縣共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351人次,資助金額820多萬元。 『發展恰如春潮湧,攀登正未有窮期』,寶清縣教育局局長張永恆表示,將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標准、最實的措施,在寶清教育這片熱土上創辦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人民滿意教育,為打造全市率先、全省領先、全國爭先的寶清教育品牌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