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冰城一美女校長歷時七年將105個一線教育難題整理出書
2016-12-25 07:20: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鄧明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2月25日訊 新教師入職第一天如何纔能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新生入學家長要為孩子准備些什麼?如何纔能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或許是很多老師和學生家長需要破解的一道難題。日前,一本新書《師途》亮相哈市各大書店。同時,在喜馬拉雅電臺中,『無華教育』、『師途』也成為了熱搜詞,這本書的作者、電臺的主播是哈市一位美女校長。

  70後的吳志華,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是哈爾濱市鍋爐小學校副校長,當老師是她兒時的夙願與夢想。1996年開始參加工作至今,轉眼洗盡鉛華二十年,當年綁著馬尾辮的女老師,如今成為省級骨乾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先後獲得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哈爾濱市優秀教育管理者等百餘項殊榮。今年九月,她將105個教育難題整理出書,取名為《師途》,一經出版,馬上引起了教育圈的關注。不光家長們愛上這本書,教師同行也是滿滿的點贊。21日,記者聯系到吳志華校長,聽聽她分享的為師之道。

  出書紀念20年教育之路引導教師與家長走出誤區

  初見吳志華,給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具備冰城美女的所有特質外,言談舉止無不透著一股文藝范兒。

  談起創作此書的心路歷程,吳志華告訴記者,《師途》這本書,是她歷時七年,經過多次修改纔發行的,這也是為了紀念自己走過的20年教育之路。她從1996年開始擔任一線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讓她總結出許多共性問題。從2009年至今,她擔任鍋爐小學的副校長,她發現許多新來的老師並不會管理班級,不會與學生相處、不會與家長溝通。因此,在過去的幾年中,她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心得化成文字,把對愛的教育與責任凝結成《師途》一書。『在教學過程中,新入職教師授課偏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聯系甚少;課程內容知識面窄、知識更新慢;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課程學習與教育『實習』存在脫節現象。這些現象直接造成了部分師范生雖達到學歷要求,但由於缺乏實踐經驗,導致教學和科研能力不盡如人意。』吳志華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也希望能將好的經驗好的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引導教師與家長走出教育誤區,塑造正確的教育理念,獲得正確的教育方法。

  『吳校長讓我明白,作為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在愛的氛圍中成長,但不要過分溺愛。』『教師的風格並非是一節課,一次演講,一些技巧,一種習慣,而是原發於情,感動於心的對教育事業一生的承諾和真誠』……已經閱讀了此書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從中收獲了許多,更懂得如何與學生相處。『這本書喚醒了教師的使命感,讓教師從中學到了許多教育方法,獲得了成長。』哈爾濱市香坊第二小校的一位老師說:『我們從吳校長的教育建議中,重新定位和認識了素質教育,轉變了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和家長也更認可自己了。』

  著名作家、語文教育專家蔡興蓉為此還寫下了:感動是一種能力,幸福是一種纔華,這是《師途》之女性美給我的平行式啟發。

   105個一線教育故事給新教師諸多建議

  在閱讀吳志華的《師途》時,記者發現這本書有諸多亮點,值得關注的是,105個教育教學故事全部來自於教育一線,真實還原情景再現,『該不該做萬能膠?活動的關鍵點在哪?學校活動怎麼推進?職稱評定怎麼就那麼難?孩子上學該怎麼辦?學生管理根本沒有效果該怎麼辦?和家長溝通出現障礙怎麼辦?』每個問題都有一個獨到的回答,而且回答的角度非常貼近現實。吳志華說,這些教育故事都是源於日常的工作,以一名青年教師『辛零』的成長歷程為主線,引領教育人,在不同時期,轉變教育角色與思路。同時,這本書的每個故事的片尾都有幾行『辛零思維』,字數不多,卻是打開思路,拓展思維的金玉良言。除此之外,這本書每篇文章幾乎都有配圖,這些插畫都是吳志華親自畫的,不但有素描,還有一些隨筆的小涂鴉。

  另外,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新教師的教育之路究竟應該怎樣走?怎樣可以少走彎路?怎樣可以在沒有排擠、訛詐的教育生涯中,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業務鑽研之中,遠離是非和不必要的傷害,進而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吳志華更是在書中給新教師寫了十條建議,例如別把自己當小孩兒、手腳要勤快、不要給人留下貪玩的印象、用最短的時間熟悉學校人員情況等……

  電臺當主播把頭條留給自己

  2016年9月,《師途》即將發行時,為了讓更多的教師受益,她在喜馬拉雅電臺,創辦了自己的『電臺』——無華教育。其開播一個月,點擊量就已破萬。這也是哈爾濱為數不多的開設教育『電臺』的體制內的老師。『說實話,做「電臺」特別累,每次的節目只有8分鍾,而我從錄音到制作需要1個多小時。』為此,吳志華基本上每天晚上從8點半到十點都在制作『電臺』的節目。

  在『電臺』中,她把頭條留給了自己。她說道:『我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做老師是我兒時的夙願與夢想。轉眼20年,從一線教師、組長、主任到副校長,我的成長離不開香坊教育的土壤,生命化教育的滋養。曾經落筆有些青澀,但都是我最真心的訴說,最真情的感悟。』常有『花粉』(吳志華將關注她的人稱為花粉)問她,為何總是提到無華教育?吳志華說道:『無華教育的創建既有我對教育的理解也有我對教育的期待。教師的本質應該是朴素無華的,教育的本質應該是靜默無華的。多年來,香坊區教育局、香坊區教師進修學校非常注重教師的培養、學習氛圍的創設、集團辦學的合力,生命化教育的形成。而無華教育作為生命化教育土壤中的幼苗,正在破土成長……』未來,她希望有更多的基層教師加入無華教育,讓知識『活』起來。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