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科學謀劃冰雪經濟發展壯大冰雪產業
2016-12-27 10:33: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希勇 張貴海 陳霞 崔玉范 闞軍常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科學謀劃冰雪經濟發展壯大冰雪產業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織專家學者開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筆談

  編者按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專題會議精神,按照省委書記王憲魁關於從推動振興發展的戰略高度,科學謀劃冰雪經濟,發展壯大冰雪產業,加強建設冰雪經濟強省的要求,日前組織省內專家學者開展了課題研究和筆談。

  我們摘編了部分專家學者的優秀成果,以期為冰雪強省建設提供借鑒。

  著力建設鄉村旅游景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我省代表團的講話中指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我省具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勢,冰雪旅游產業在國內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同時又面臨著地理空間分布不均,經營與受益主體單一,投資主體以政府和國有企業為主,民間資本投入不足等三大問題。如何破解這些問題,發展好冰雪產業是亟待研究的課題。我省冬季冰雪旅游的痛點就在於城市景區火爆而鄉村旅游市場冰冷,大力發展鄉村冰雪旅游產業對於傳統農業轉型昇級,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推進精准扶貧,帶動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以民俗體驗為引領的鄉村冰雪旅游產品與項目。依托鄉村景觀、自然環境和地方建築、民俗文化等資源,以鄉土生活、民俗民族文化體驗為核心,將鄉村旅游與冰雪旅游相融合,構建以民俗體驗為引領的鄉村冰雪旅游產品。比如打造以『關東大院』『玉米小院』『金元人家』『龍江漁家』『興安林家』等概念的差異化冬季龍江鄉村旅游體驗與度假項目,吸引城市居民、南方客人來黑龍江體驗鄉村民俗、農家院落、龍江特色飲食、冰雪娛樂項目等。在冬季產品開發中,住宿、餐飲、衛生等服務設施要進行必要改造,既要有所在地鄉村民俗特色,還要符合外地游客的生活習慣和要求。

  二、加大冬季鄉村旅游投資,扶持冰雪旅游示范項目。從全省冰雪產業投資主體和方向分析,冰雪產業投入資金主要是以政府和國有投資為主,投資重點基本是在冰雪節慶、知名冰雪景區和大型滑雪場。省內冬季鄉村旅游區建設投資明顯不足,民間投資信心和動力不足,政府投入渠道不健全。冬季鄉村旅游的建設恰恰又是全省冰雪產業的短板,亟待突破。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建立冬季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開展示范項目建設。通過示范項目引導,增強民間投資者和地方鄉村旅游經營業主發展冬季旅游的信心,認識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帶動更多的鄉村旅游區發展冬季旅游,轉變東北農村冬天貓冬的生活習慣,由自由人轉變為職業人、服務者,讓冰天雪地資源轉化為冰雪產業優勢,惠及更多群眾。

  三、建立智庫對接與培訓諮詢機制,提高經營管理與服務能力。我省發展冬季鄉村旅游的另一塊短板就是從業人員的經營能力、管理能力、服務能力不夠。省內鄉村旅游區經營者大多是從其他行業轉入旅游業的,缺乏行業運營管理經驗,尤其是冬季旅游園區規劃、項目設計、市場營銷、服務規范、組織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培訓。建議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全省鄉村旅游、冰雪旅游等領域的專家智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諮詢機構與地方政府、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開展調研、諮詢與人員培訓,全面提高鄉村旅游區(點)的經營管理與服務能力。

  此外,還應建立市場資源共享機制,發揮哈牡沿線區域龍頭帶動作用,以哈爾濱為核心,以哈、亞、牡為冰雪旅游產業先行示范區,引領其他區域共同發展冰雪產業。

  讓冰雪成為我省新興產業的發力點

  黑龍江是資源大省,多年來一直吃『原字號』的飯,也始終得益於原煤、原油、原木、原糧的資源紅利。隨著資源逐漸枯竭,我們的產業優勢受到了衝擊,經濟發展大幅度減速。如何探索支橕經濟發展的接續產業是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點課題。在充分評估省域區位、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的約束條件下,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省委作出將『冷資源』變『熱效應』,使冰雪產業成為黑龍江省新興產業發力點的重大部署。冰雪已形成了黑龍江獨有的大氣景觀,但我們的環境、氣候、資源、區位、文化、體育和旅游並沒有很好地融合,尚未形成合力。因此,我們既要找差距,又要尋路子,要有突破與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精。

  重新認識冰天雪地的價值,提供高品質冰雪產品

  冰天雪地是我們與生共存的,是黑龍江人生於斯長於斯的環境物質。這裡的人文特征和冰雪的結合已經成為獨特的產品,給人以體驗、游戲、娛樂、互動和傳播。因此,我們要將環境景觀化,把景觀產品化,產品商品化,商品效益化。過去,我們對於冰天雪地的印象或者商業價值的探討,基本還停留在『用碗討飯的層面』。所以,現在必須重新認識冰天雪地,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和開發冰天雪地的價值。從需求者角度考慮,其需求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產品價值的多元性。特別是對於生活在供給奇缺環境中的消費者,就在於供給者的營銷策略如何來開發和引導消費模式。『不買貴的只買對的』僅是消費群眾的一種方式,我們要創造高貴的品質和價格對應的產品,讓消費者認為貴的合理、買得舒心,這纔是市場的最佳營銷組合。然而在這方面,我們也是處在低端的消費層次,不在品質上提檔昇級,只在價格上壓價讓利,這樣既不持久,也不會提昇產業的層次和發展後勁。

  秉持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開發冰雪產業

  任何產品兌現經濟效益,都需要進入市場領域來實現。冰天雪地這一『冷資源』的自然性決定了開發的低成本准入過程。同時,區域氣候的相似性又產生了產品的同質化。業界所說的冰雪產業靠天吃飯的半自然產業模式,一旦出現暖冬或者厄爾尼諾現象,滑雪場的效益就會出現虧空。所以,將冰天雪地變現的路徑和方式應該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對此,我們要結合區域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理念,做特色開發,做保留性開發,做高附加值開發。

  在開發方式上,我們要緊緊抓住資源要素,依托環境要素,在供給和需求兩個緯度雙向定位。在供給方面,我們所提供的產品是什麼形態,通過什麼方式來實現?冰雪資源從地理上可以分為山地冰雪和都市冰雪,從屬性上可以分為自然冰雪和人文冰雪,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形態冰雪和無形態冰雪,或者說自由態冰雪和規范態冰雪。不同的冰雪類型其產生的社會需求導向和商業價值差別很大。所以,我們要做市場評估,每個區域的冰雪要做市場精細化分析。比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就是典型的有形態冰雪景觀,其主要提供的是觀賞功能,其市場輻射是中遠程市場,根據三年的入園人數資料分析,哈爾濱市區人口進入冰雪大世界不超過8%,大量消費者都來自於外地。這種形態的冰雪景觀產生的復游率有限,基本是一次性消費者居多。而亞布力滑雪度假區是典型的無形態冰雪,其主要提供的是體驗功能,由此產生很多的重復消費者,特別是近程市場的復游率很高,成為景區內的持續消費者。

  冰天雪地的開發方式要綜合考量,這是由於冰雪功能的多元性決定的。冰雪可以做運動載體,打冰雪體育牌;也可以做觀光標的物,呈現旅游色彩;還可以作為產業的生產力要素組合,承載產業鏈的一環。我省是冰雪富集區域,之所以能夠將『冷資源』變『熱效應』,在於冰雪資源的多樣性特征。江河湖泊的冰資源,山嶺溝壑的雪資源,還有平原冰雪、草原冰雪,每一種冰雪形態,都可以包裝成冰雪產品,都有其特別的市場需求。冰雪本是自然物,生活在冰雪環境的人類的生活方式,本身也是冰雪的衍生產品,我們對應的冰雪飲食和穿戴,我們居住與行走的設施和工具,都是其他區域的人們無法想象的景觀。這種旅游和體驗源自對生活的深度挖掘,會成為不可多得的旅游產品。

  拓展冰雪產業發展路徑提高冰雪文化軟實力

  冰雪文化是主流文化背景下的一種亞文化,是冰雪集聚區人們的生存方式。冰雪文化影響著生活、孕育著超越、追尋著價值,擁有著內涵。新時期,我們要明確不同層次的目標,確立相應的發展進路,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冰雪物質文化建設,拓展冰雪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弘揚冰雪精神文化價值,以此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人民幸福。

  一、以豐富的冰雪文化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冰雪是資源,寒冷是優勢,我們要結合地域特色,開發、制造豐富的文化產品,要加強融黑土文化、外來文化、移民文化為一體的獨特冰雪藝術景觀建設。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兆麟公園冰燈游園會、太陽島雪博會、牡丹江雪堡、亞布力滑雪場等高質量大規模冰雪景觀建設,注重城市中街區景觀建設——冰雕、雪雕、樹掛、哈爾濱典型建築的冰雪展示等,讓冰雪文化建築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增強視覺感受。加大冰雪民俗文化產品發掘、利用,讓人們在冰雪飲食、冰雪服飾、冰雪游藝中,實踐和體驗關東情、民族風,增強知覺感受。加大冰雪藝術產品的創作,如冰雕、雪雕制作、比賽,與冰雪有關的音樂、影視產品創作和冰雪表演,與冰雪有關的具有獨特性、高水平的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增強藝術感受。加大對冰雪文化的研究,成立研究中心,設立冰雪博物館,增強理性認識。開發冰雪文化產品,延長冰雪的『社會時限』,使人們始終生活在冰雪文化的氛圍之中,感受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加對冰雪文化的熱愛。

  二、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來推動冰雪文化產業發展,增強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

  現在人們對冰雪文化的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向尋求刺激、休閑娛樂、體驗實踐等方面轉變,冰雪文化產業必須根據現代人的這些心理需求來創新發展。一要拓展產業鏈。以冰雪為媒介,以文化為靈魂,整合冰雪文化資源,從『冰雪景觀』『冰雪藝術』『冰雪生活』『冰雪運動』『冰雪游樂』『冰雪民俗』『冰雪旅游』等方面,發展出一條以提供冰雪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冰雪文化服務為經營目的的產業鏈群。二要強化品牌效應。要以哈爾濱為中心,鞏固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雪博會,牡丹江雪鄉、雪堡,亞布力滑雪等優勢品牌,把民間藝術、異域風情、體驗文化、冰雪運動融匯到冰雪文化產業中,滿足人與自然親近的願望,獲得對冰雪進行創造與審美的精神體驗。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兄弟省市的經驗,如張家口在『仙那都冰雪世界』,依托太子湖寬闊的冰面,開展滑冰、冰車、冰猴等冰上娛樂,依托雪地、丘陵、林帶,讓人們享受到了雪地摩托穿越林海雪原的激情與快樂等。我們要保持品牌優勢,不斷推陳出新,繼續塑造經典。三要突出參與性。冰雪運動令人精神愉悅體魄強健,切身體驗到冰雪文化的真實。我們要繼續加大對冰雪旅游和冰雪運動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冰雪體育中來,讓終生體育的價值理念在這種輕松愉悅的體驗當中悄然形成,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三、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冰雪文化軟實力

  冰雪文化是地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冰雪文化促進了國際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寶庫,它架起了不同城市間交往的最順暢的橋梁。而今,哈爾濱冰雪節、加拿大的魁北克雪節、日本札幌雪節、挪威的雪節,並稱為世界四大冰雪盛會,每到冬季,貫穿冰雪產業鏈條的冰雪藝術、冰雪體育、冰雪經貿、冰雪旅游等熱火朝天地開展,這是交流的平臺,更是展示的舞臺。我們要充分利用冰雪帶來的契機,讓世界了解冰雪積存區人們新時代發展和創造的成果,為引資、引技、引智、引纔拓展空間。

  多措並舉實現林區冰雪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內冰雪旅游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華北、西北等冰雪旅游產業逐漸興起,尤其是自然資源與我省相似的吉林和遼寧冰雪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黑龍江在傳統市場的份額快速分流。我省國有林區,作為冰雪旅游主要目的地,其冰雪旅游發展不僅關系到全省冰雪旅游發展大局,更關系到國有林區產業轉型的大局,其冰雪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促進國有林區冰雪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發揮政府的引導和協調作用

  提高政府的統籌規劃職能,從省級到市縣到村鎮加強旅游規劃協調和監管,使旅游規劃走在市場的前面。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開拓融資渠道,激發旅游企業發展旅游的積極性,吸引國內外大企業投資黑龍江冰雪旅游產業。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強與國內外冰雪旅游產業界的合作,積極學習借鑒先進的開發、經營、管理服務方面的理念和經驗,提高冰雪旅游的管理競爭力。

  二、提供必要政策保障和資金補助

  省政府及森工總局應該提供必要的財政政策保障。設置旅游專項資金把冰雪旅游產業納入全省和全局經濟發展計劃,增加財政預算資金和旅游開發、營銷資金,建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確保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旅游發展資金、培訓教育基金、旅游宣傳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建議實行退稅改革,企業上繳稅金除上交中央財政外,其餘稅收返還各林業局,用於專業人員培訓、景區基礎設施的維護與管理。

  三、以市場為導向

  打造冰雪旅游特色精品體系

  冰雪旅游未來發展的關鍵是如何經營品牌、保住品牌,並使之不斷豐富和發展,以保持和提昇這些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我們要努力把冰雪旅游與健身游、養生游、民俗游、邊境游這些特色旅游品牌相結合,努力把冰雪旅游與重要的冰雪賽事和演出相結合,不斷豐富冰雪旅游精品內涵。要積極培育新興冰雪旅游項目,形成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各異的冰雪旅游特色精品體系。

  四、整合旅游資源

  構建冰雪旅游產業集聚群

  國有林區冰雪產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走集約化和規模化路徑。構建冰雪旅游產業集聚群,不但要將國有林區內旅游產業整合起來,更要將省內如以『冰雪大世界』為代表的哈爾濱冰雪旅游產業整合起來,增強黑龍江的冰雪旅游凝聚力,形成冰雪旅游產業帶、冰雪旅游產業集群,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五、促進多元文化融合開發新的文化旅游產品

  在冰雪旅游文化建設上,要融入林業文化、當地民俗文化,應積極組辦冰雪旅游與本地傳統民俗文化融合一體的節慶活動、國際賽事,組織冰雪運動培訓與教育,開發具有當地品牌特征的旅游商品。還要借助冰雪旅游帶來的人氣發展國有林區的度假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豐富國有林區的旅游產品,帶動黑龍江旅游發展。

  六、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冰雪旅游集聚區

  以市場為導向,對亞布力重新定位。亞布力的市場定位應該是多元細分市場,在保持高端滑雪市場的同時,還要開發滿足大眾冰雪旅游需求的產品,建設相應的冰雪旅游活動項目。將亞布力打造成為由以高端滑雪為主的陽光度假村、面向大眾的青雲森工小鎮、亞布力冰雪歡樂谷、滑雪娛樂場等構成的冰雪旅游集聚區。

  七、解決交通問題

  打造跨區旅游精品路線

  大眾冰雪文化旅游是冰雪旅游市場的主流,而雪鄉體量太小,冰雪旅游文化景區不足,為了解決供需之間的矛盾,應該加快開發『威虎山雪村』、虎峰景區以及東昇林場(中國雪谷)等新的極具冰雪旅游文化特色和地方民俗原生態景區,構成較完整的冰雪產業格局,形成數條跨區域的、冬季夏季皆宜的精品路線,例如:哈爾濱—雪谷—雪鄉—哈爾濱,哈爾濱—亞布力—虎峰景區—威虎山雪村—牡丹江(雪堡),哈爾濱—亞布力—霧?嶺—威虎山主峰景區—威虎山雪村—牡丹江(雪堡)等線路。這樣就可形成以哈爾濱和牡丹江為進出口岸的游客集聚地、以『林海雪原+冰雪文化+運動滑雪+冰雪雕藝術』為特色的白金精品路線。目前,交通方面的問題是應盡快進行公路建設,縮短哈爾濱到雪村和柴河九寨景區的路程,牡丹江到雪村的路程,這將極大方便旅游車輛的進入。

  發展冰雪體育產業的對策建議

  冰雪資源是我省的特色資源,冰雪體育產業也為我省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和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資源優勢並沒有充分利用,發展面臨著冰雪體育文化感召力吸引力下降、冰雪體育人口普及率較低、冰雪體育專業人纔嚴重缺失及滑雪旅游市場惡性競爭、開發無序、管理混亂等問題。對此,我們應積極研究探尋對策,盡快將我省冰雪體育產業發展起來。

  一、轉變觀念,注重體驗式的冰雪體育文化

  長期以來,我省的冰雪文化重心一直是觀賞文化,即冰燈雪雕,觀冰賞雪。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注重體驗冰雪體育文化更具價值,而滑雪旅游因具有可重復消費、產業鏈長等特點,它能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一次性觀冰賞雪無法相比的。所以,我省冰雪旅游的戰略定位應由過去以『冰燈帶滑雪』的觀賞為主型旅游模式轉向『滑雪+冰燈』的體驗與觀賞並重型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形成冰雪文化氛圍,提昇冰雪體育文化的作用力與感染力。政府亦應加強『基點校與基點市』的冰雪文化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園冰雪體育文化,並以此為切入點帶動整個社會的冰雪體育文化氛圍形成。在建有滑雪場的區域,可以聯合學校大力開展雪上課程,激發青少年對冰雪運動的興趣,真正實現『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在地域體育文化建設上,可以七臺河的短道速滑、伊春的冰壺、蘿北的滑雪、齊齊哈爾的冰球等為依托,使基點地區與基點學校有機地結合,形成不同地域的冰雪體育文化特色。

  二、加強冰雪文化教育,培養冰雪體育人口

  一要加強冰雪運動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普及,徹底改變目前毫無成效、飽受詬病的昇學考試冰雪運動項目加分政策和考核辦法,重新評估並通過實施科學合理的達標加分政策激發青少年參加冰雪運動的積極性,制度設計務必使學生只有通過一定課時的系統學習和訓練纔能取得達標分數。二要用財政補貼的激勵政策,推動中小學冰雪運動課程的開設。徹底改變目前資金浪費、流於形式、挨凍受罪的『上冰雪』課程模式。注重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行績效考核;開課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綜合考慮天氣、場地設施、師資等因素,完善配套服務,提高場地設施的使用效率,要靈活多樣,充分利用優質的社會場館資源,保證開課的數量質量,務必使學生對冰雪運動產生良好體驗,增加興趣,形成運動技能。三要依托省內高校,利用特有的體育教育資源,針對市場需求培養冰雪體育產業的各類專業性人纔。注重冰雪體育產業人纔培養的質量,以省內外對高層次冰雪人纔的現實需求為培養目標,充分調動高級人纔培養機制,使我省成為冰雪體育人纔培養的示范地區,形成『黑龍江省出冰雪人纔』的教育導向。

  三、以亞布力為重點區域,治理並服務冰雪旅游市場

  依托亞布力管委會整合區內優質旅游資源,建立唯一的亞布力度假區官網,引入電商經營管理模式,使信息公開透明。要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尤其要解決交通節點不暢問題,依托網絡技術,根據游客需求科學合理安排車次,貫通旅游線路。要整頓市場,建立滑雪旅游行業的准入與退出制度。

  四、鼓勵民間辦賽,推廣冰雪運動

  我省近年來相繼承辦過世界大冬會、世青賽等賽事,投入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但對本省冰雪運動的開展並未起到實質的拉動作用。應鼓勵民間辦賽,利用社會資本運作群眾性、商業性的賽事,政府少投資或不投資,以政策引導扶持為主。此外,政府可以利用節慶假日在人口密集的大型公益冰場組織冰雪賽事,使群眾感受到冰雪活動的魅力,並可以免費推廣冰上體驗課程,以增強群眾觀賞興趣與體驗欲望,讓群眾真正參與到冰雪體育中來。

  五、發揮智庫作用,打造龍江冰雪體育產業基地

  我省冰雪文化和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缺少真正的智庫支持,很多有關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重大決策缺乏科學、專業的論證。如家庭作坊式的滑雪場遍地開花造成惡性競爭屬我省特有現象,嚴重損害我省滑雪旅游形象。因此建議設立一支非政府、由第三方組成的冰雪體育產業的智庫隊伍。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