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寶泉嶺管理局美了生態鼓了錢袋
2016-12-27 13:57:4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建國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27日訊 寶泉嶺管理局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將能源林產業發展與生態綠化、保護環境和職工增收有機結合,讓開荒地、護坡地、邊角地變成經濟林、能源林,構築起從資源到產品到再生資源的綠色循環經濟體系,走出一條發展能源林產業的新路子,實現了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職工增收的多贏目標。如今,發展壯大以紫穗槐為主的能源林產業,已成為寶泉嶺管理局落實『轉方式、調結構』的新動力、新引擎。

  大產業頂天立地、小產業鋪天蓋地是這個管理局創新產業發展的目標和主攻方向。為拓寬產業富民新渠道,管理局領導通過外出學習考察,將發展紫穗槐等能源林項目作為重點工程來抓。紫穗槐是一種優質的綠化樹種,也是畜禽的高效飼料,由於它的根瘤菌豐富,對沙化地改良也有很好的作用,紫穗槐的莖稈木質化後還是生物質發電的優質燃料。

  這個管理局集中精力謀劃推進,落實紫穗槐栽植任務。他們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讓職工群眾了解能源林產業的發展前景及經濟效益,形成了產業快速發展的良好氛圍。有了產業作保障,更堅定了管理局發展能源林的信心。年初,管理局下發了《開發新能源發展紫穗槐等燃料產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局3年栽植紫穗槐等能源林10萬畝的工作目標,同時要求各農場在栽植過程中堅持統一規劃與因地制宜相結合,把非生產用地作為集中栽植的選址,將路邊、溝邊、林帶邊、高壓線下、黑龍江和松花江的江堤、各個灌區及林帶裡所有的小開荒地、濕地的邊緣等各類邊角隙地栽滿栽嚴,對於低產的低窪易澇和沙化比較嚴重的旱田地實驗性地種植竹柳和紫穗槐,並實行領導包片、包作業區,科長牽頭組織實施,成立了由林業局技術人員組成的質量監督組,全程跟蹤檢查指導,對栽植情況進行實地驗收,確保紫穗槐長勢好、成活率高。有條件的農場還建立了苗木基地,自育種苗。管理局還采用市場化運營模式,鼓勵相關人員成立能源林合作社,實施規范化運營管理,真正把產業做強做大,保證富民項目達產達效。今年,這個管理局11個農場共栽植紫穗槐等能源林2.02萬畝,其中紫穗槐1.52萬畝、竹柳3399畝、杞柳1480畝、江柳100畝,完成紫穗槐育苗936畝。

  這個管理局還與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簽訂了燃料供應合作協議,並在管理局所在地建立了齊耀新能源生物質發電廠。年初,企業墊支400萬元作為各農場栽植紫穗槐等能源林的啟動資金,並保證以每噸300元的價格常年收購,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種植紫穗槐增加了『生命綠』鼓了『錢袋子』。

  管理局計劃到2018年,栽植能源林10萬畝,力爭創產值6000萬元,實現利潤2000萬元。屆時,全局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兩個百分點,黑龍江、松花江兩江的江堤和綏濱、江蘿、二九○、梧桐河灌區的背水坡將得到有效保護。下一步,他們將延長紫穗槐產業鏈條,將紫穗槐產業與食用菌產業發展相結合,將粉碎後的紫穗槐莖稈作為木耳袋的基料,為全局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原料保障。

  據介紹,紫穗槐栽植的成本比較低,畝產枝條兩噸左右,齊耀新能源生物質發電廠以每噸300元的價格收購,每畝產值可達600元,扣除收割費、運費,每畝純利潤約200元左右。江濱農場把紫穗槐栽植產業納入精准扶貧項目,把今年春天在江蘿灌區背水坡上栽植的750畝紫穗槐承包給了28個貧困戶,平均每戶26.78畝,預計明年每戶可獲利5000餘元,使這些貧困戶有了長期的固定收入。

  大地增綠,農戶增收。一個以紫穗槐為主的能源林產業,一個『綠』與『富』的良性循環,正在寶泉嶺管理局形成。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