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5日訊 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媽媽經濟』愈演愈烈,母嬰行業儼然成了『孕育』著巨大商機的市場,不僅母嬰電商激增,連嬰童門店也遍地開花。據了解,受益『二孩』政策,依據衛計委測算,目前約有9000萬對育齡夫婦符合條件,預估今後每年將新增250萬新生兒。其中最近五年內生育堆積現象會比較明顯,每年由於某種原因政策因素,淨增人口會在300多萬以上。毋容置疑,母嬰產品正迎來巨大的市場機會,而為抓住『二孩』政策紅利和順應媽媽們的消費理念,鶴城不少傳統實體店也紛紛忙著轉型。
記者走訪齊齊哈爾一些母嬰商店後,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嬰兒用品迎來了購物『小高潮』。在卜奎大街上一家母嬰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二孩』政策放開後,新生兒用品銷售額也隨之增加,尤其快到春節了,不少家長也集中給孩子購置新裝。春節前店內優惠力度大,前來搶貨的媽媽中也不乏挺著大肚子的。
當下第一批響應『二孩』政策的媽媽多為『70後』、『80後』,第一胎生育多依賴傳統渠道,但更多的『二孩』媽媽卻選擇網上購買母嬰產品。『上網買母嬰用品價格比實體店要便宜不少。』剛剛懷上『二孩』的楊女士道出了眾多媽媽選擇網購的原因。
『80後』的楊女士有個2歲的兒子,現在她的『二孩』寶寶已經3個月了。原來楊女士兒子剛出生那會兒,生活用品多從實體店購買,而隨著網店越來越多,以及其信用度的提高,現在『二孩』寶寶的用品則多來自網購。『今年「雙11」我給寶寶囤了很多衣服、玩具、生活用品,比較下實體店的價格,省下了至少千餘元。』楊女士說。
而『90後』高女士女兒的所有用品幾乎都來自於網購。『網購可以買到很多實體店並沒有出售的商品,像一些國外的品牌,而且網購還快遞送貨到家,可算是足不出戶就能購物,對於我們這些懷孕不方便出門的媽媽來說真是最方便的購物方式。』高女士拆開剛剛快遞過來的包裹說,『你看,這是圍嘴、尿不濕、新衣服、沐浴露等等,網上不光便宜,還應有盡有。』
而為了應對網絡購物帶給實體店的衝擊,鶴城的傳統實體店經營者也紛紛苦想對策,忙著轉型,逐步建立線上購買、線下送貨的模式,推出定時秒殺以及滿額送貨上門服務。鶴城的一家母嬰店就有一個會員微信群,在群中人數達到了300餘人,銷售人員會將店內的優惠及時地發布在群中,定期還會舉行秒殺商品的優惠活動,發微信紅包即可訂購商品,而像奶粉等商品,銷售人員則會免費送貨上門,這個微信群也得到了不少媽媽們的好評。
市民趙女士說,實體店這樣的網上銷售模式很好,不少價格偏高的商品都有了折扣,而且在實體店購買商品質量問題能夠得以保障,如果實體店都能增加網絡銷售這一項,相信也將迎來更多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