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依托石墨資源打造接續產業——煤城七臺河加快轉型昇級
2017-01-05 11:19: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管建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1月5日電 1月5日,黑龍江省七臺河舉行寶泰隆百噸石墨烯量產暨石墨烯應用研討會。這是七臺河利用石墨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發展石墨深加工和石墨烯產業的一個縮影。煤城七臺河正以石墨深加工產業為接續替代主導產業,加快轉型昇級。

  石墨儲量豐富承載能力增強

  黑龍江省是我國石墨主產區,石墨資源約佔全國的64%,約佔世界的45%。七臺河作為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新興的石墨資源城市,現有石墨采礦權4宗,探礦權1宗,礦權相對集中。

  在七臺河市委書記馬志勇看來,豐富的石墨資源可為七臺河市發展高端石墨特色深加工產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循環經濟產業鏈中煤焦油和瀝青資源豐富,還可提供優質的人造石墨原料保障。

  為了加快發展石墨深加工和石墨烯產業,七臺河規劃建設了石墨采選產業園區,總佔地820.78公頃。該礦區具有儲量豐富、品位高、鱗片大等特點,已經發現礦石量約4145萬噸,晶質礦物量約310.88萬噸,屬於大型礦區。

  七臺河致力石墨產業高端發展,高標准、高起點建設石墨烯產業園區,著力開發蓄能材料、環保材料、石墨烯制品等產品鏈,構建石墨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集群。

  七臺河規劃建設的石墨產業深加工產業園區佔地140公頃,總投資152億元,其中啟動區39.76公頃。另建成孵化器面積1萬餘平方米,可隨時入駐企業。規劃建設包括石墨新能源材料產業鏈、密封散熱材料產業鏈、超硬材料產業鏈、石墨烯產業鏈、新興材料產業鏈及人造石墨產業鏈六大產業鏈。

  據悉,石墨產業園區毗鄰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可就近利用生產所需的水、電、氣等動力原料。三廢處理設施齊備,並有一定的環境容量,在電、水、氣、惰性氣體等生產要素上具有成本低、質量好、儲量足的比較優勢。

  技術領先人纔匯聚下游應用合作廣泛

  七臺河市現有石墨采選加工企業4家,分別是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七臺河市東潤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石墨選礦廠、勃利縣興盛石墨有限責任公司和勃利縣宏達石墨有限責任公司。

  其中,集新材料、清潔能源、煤基石油化工、石墨深加工、發電、供熱、煤炭和石墨開采及洗選加工於一體的上市企業寶泰隆公司,系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單位、中國石墨產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黑龍江省石墨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獲得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04項。

  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馬慶說,成立於2015年的七臺河寶泰隆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家生產和制備石墨烯新材料的高科技企業,成功建成了100噸/年石墨烯工業化生產線。在今年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上,寶泰隆公司自主研發的石墨烯產品榮獲參展產品金獎。

  七臺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賈君介紹,一些石墨烯制備核心技術專家已經加盟七臺河石墨產業的研發團隊。七臺河還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依托寶泰隆(北京)研發中心、寶泰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黑龍江寶泰隆新材料新能源研究院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針對石墨烯、石墨烯衍生品及下游應用產品進行技術研發。

  目前,七臺河市有關企業已與四川成都晶元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蘇州市昕榕化纖有限公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北京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涂料、紡織、LED照明、橡膠、電池正負極材料、EPS等石墨烯下游應用領域合作及研究,並取得積極進展。

  突出『硬件』支持改善營商『軟件』

  七臺河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牡佳鐵路、勃七鐵路在七臺河市穿城而過,每天開行始發客車3列,分別直達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年客運量1000萬人次,始發貨車16列,日裝車1000多輛次,年發送貨物1800萬噸。借助中蒙俄經濟走廊陸海聯運,貨物通過哈歐班列向東可直達俄羅斯遠東地區,向西可在14天內抵達歐洲。這為接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期,七臺河出臺了《中共七臺河市委七臺河市政府關於加強人纔隊伍建設的若乾政策意見(試行)》,對重點引進急需緊缺人纔和特殊人纔給予安家補貼、工作津貼、經費資助、貸款貼息、闢建人纔公寓、開通人纔引進綠色通道等政策傾斜,全方面為招賢納智,引進人纔工作提供支持。

  馬志勇說,不僅人纔引進方面,《七臺河市產業扶持資金實施暫行辦法(試行)》也已出臺,七臺河市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信息惠民試點市和東北地區民營經濟改革試點市,『同時享有的多種支持政策將形成合力推動石墨產業發展』。

  近年來,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壓縮時限、優化流程,實行產業項目並聯審批,減少審批前置件172個。七臺河所有審批事項都向網上辦理集中,非行政許可全部清零,實行零距離接觸、零關系辦事、零利益服務、零障礙入駐工作機制,全力服務招商項目和扶持企業發展。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