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
2017-01-07 07:3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桑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7日訊 回望剛剛過去的2016年,龍江人心中無限感慨——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負重前行,持之以恆,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步伐,在保持平穩發展的基礎上,以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的速度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在『三篇大文章』中再造新引擎

  紮實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著力抓好傳統產業改造提昇;培育壯大『新字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驅動逐步成為新的引擎。

  起飛、低空懸停、通場航行、加速變向……2016年12月20日10時,由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空中客車直昇機公司聯合研制的先進中型多用途直昇機AC352成功首飛。作為代表當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中型直昇機之一,AC352創造了在同類直昇機中速度最快的記錄,它的問世填補了中國民用直昇機7噸級譜系空白。一度沈寂多年的『老字號』哈飛,如今在技術昇級、產業重組後,再次煥發生機。

  技術改造是我省老工業基地轉型昇級的路徑之一,是我省『一號工程』的重要抓手。前10個月全省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61億元,同比增長11.9%。149個投資5000萬元投產項目中,技改項目佔49%。

  不但『老字號』頻頻技改,『新字號』也帶來驚喜。

  3D打印,新興產業的寵兒。並不為大眾熟知的黑龍江鑫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走在做中國最大、最完備的3D打印材料供應商的夢想路徑中。令人頭疼的秸稈,通過鑫達的投資上億元建設的增材制造加工生產線成了3D打印領域裡炙手可熱的木纖維復合材料。這一生產線所用工藝裝備全部采用行業內公認的世界領先的設備生產商供應的新型設備。目前,鑫達已經完成了黑龍江、四川生產基地的建設,更在迪拜投資建設了1.6萬噸生產基地。

  創新供給,培育新動能,龍江大地的新力量正在崛起。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1%,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個百分點。

  發展『原字號』必須推動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抓好『五頭五尾』是良方。

  2016年,我省通過放大『頭』、拉長『尾』,進一步提昇產業鏈和價值鏈,通過擴增量、激活存量,帶動工業結構的調整——大慶石化煉油擴能改造項目可研已報中石油集團,獲批後即可啟動建設;配合項目改造的實施,謀劃了一批產業鏈延伸的重點項目。總投資35億元的七臺河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完成投資16.98億元,預計今年底可實現單機調試。圍繞『糧頭食尾』抓昇級,1-11月份,食品工業完成投資884.7億元,同比增長6.4%,拉動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8個百分點。圍繞『農頭工尾』抓擴量,1-10月份,全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119.6億元,佔全省工業的24.4%。

  在『長與短』中尋找新平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平衡。

  2016年我省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全省煤炭去產能1010萬噸,封存煉鋼產能219萬噸。商品住宅庫存比上年底減少909萬平方米。完成企業直接交易電量39.1億千瓦時,減少企業用電成本2.3億元。發放助保金貸款16.2億元。為395戶企業續貸周轉金35.9億元。總規模101億元的工業投資基金運營。營改增試點減稅46.2億元。建立全省PPP項目庫,儲備項目595個,總投資5539.1億元。8家省屬企業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956個『三權合一』事業單位中179個省直單位准備啟動轉企改制。大力推動龍煤集團改革脫困,同比減虧20.3億元。啟動農墾綏化、哈爾濱管理局改革試點,將21個農(牧)場整合重組為15個北大荒集團子公司。啟動森工改革,推動五營、柴河等4個林業局改革試點。

  經濟轉型,必將帶來產業的重構。在去產能的同時,工業內部結構調整也出現積極變化,能源經濟『一柱擎天』的格局正在逐步改變,從2006年佔GDP總量的30%、2012年佔21.1%,到今年大致降到不足10%。今年我省前三季度GDP增長了6%,呈穩步回昇趨勢。這回昇來自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來自重點產業項目的發力見效,來自新動能的培育生成。僅以工業為例,與2012年比,我省食品工業中的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以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4.3、1.7和1.4個百分點。

  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在2016年,龍江人論短長,補短腿。民營經濟本是龍江的弱項,在今年卻獻上大禮——截至11月末,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35.4萬戶,同比增長9%。在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非公經濟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5315.7億元,增長7.6%,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57.6%。更讓人期待的是1~10月份,全省工業推進項目6627個,其中6042個項目屬於非公經濟,佔工業項目整體比重的91.2%。正在釋放活力的龍江民營經濟成為2016年龍江經濟發展的黑馬。

  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高科技人纔貢獻的力量不可低估。就在2016年10月,哈爾濱工程大學組織13家科技企業成立哈船創業服務聯盟。這個由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創業聯盟,在先期運行的四五家企業中共吸納160位來自哈工大、哈工程、天津大學、大連理工、上海交大的專業人纔,碩士畢業人纔佔1/5。『哈船系』是龍江高端人纔改寫雁南飛局面的縮影。在我省推進『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中,截至11月末,新注冊科技型企業2864家,吸納本科以上學歷人纔4391名。全省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47家,累計達158家。截至11月末,高校在校生及畢業生創業人數達11614人,注冊企業939個,帶動就業9358人。

  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找新機遇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振興實體經濟為基石,深化創新驅動,培育壯大新動能,激發內生動力。

  供給側改革一面要減少無效和低端的供給,一面要擴大有效和中高端的供給。

  2017年1月1日,忙碌了一夜的小楠終於能在晨光中露出微笑。經過跨年加班,1萬名會員的信息終於梳理確認。小楠就職的企業名叫哈爾濱壹村人農業有限公司,成立僅一年,員工僅有11人,地道的小微企業,卻創造出銷售120萬斤大米,平均每人銷售11萬斤的奇跡。這家企業把傳統農業的種植加工產業鏈和互聯網銷售嫁接,一方面打破龍江水稻集中加工的舊俗改為每月加工,引入吃『鮮米』72小時配送到戶的新概念,在我省開創了會員定制銷售模式;一方面利用社群營銷,對接時下流行的視頻和直播擴大知名度,打造『網紅大米』,總播放量超過300萬次,將五常大米銷售到每斤25元的高價位。一年時間裡,客戶遍布除港澳臺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

  傳統的大米銷售在『壹村人』手中玩出了新花樣,他們是我省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中的先行者,打破常規的實踐者。『壹村人』服務於中高端客戶,讓需求引領生產,彌補產業鏈的欠缺環,生產好產品,賣出高價格,皆大歡喜的同時,更在逐步加深消費者對於龍江制造的美好印象。

  2016年,我省供給側改革多方發力。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項目比比皆是:全省水利項目完成投資200億元,下達年度中央水利投資150.9億元,居全國第一。鐵路完成投資286.3億元,哈牡客專、哈佳鐵路和哈爾濱火車站改造順利。公路完成投資185.4億元。機場完成投資22.8億元。哈爾濱地鐵完成投資40.7億元,完成電網投資40.7億元,雞西、七臺河城市供水工程順利推進……這些項目不僅促進了投資、穩定增長,還拉動了消費、擴大就業,滿足民眾需求。按照熊彼特的理論,創新是對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重新組合,我省在高鐵、航空、公路、民生等方面的基礎建設,無疑將為龍江的創新崛起打下堅實基礎。更便利的龍江、更快捷的龍江無疑將催生出更多的發展機遇,老工業基地必將煥發出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