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站在新起點奮力 推動齊齊哈爾全面振興發展——齊齊哈爾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下篇)
2017-01-11 11:00:35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於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訊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遵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戰略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省委創新實施『五大規劃』發展戰略,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發展12個重點產業為支橕,著力構建新型產業體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奮力走出齊齊哈爾全面振興發展的新路子,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後五年奮斗目標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高。新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和9%以上,群眾獲得感普遍增強。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資源利用更加節約,生態保護和治理得到加強。萬元GDP綜合能耗累計下降1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顯著下降。

  ——發展新動能全面發力。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更加濃厚。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0%。

  聚焦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後五年】

  把落實『三篇大文章』聚焦到12個重點產業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一產供需通道,增強二產核心競爭力,發展三產新業態、新模式,推進三次產業融合,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構建新型產業體系。

  【2017年之關鍵詞】

  質量效益型產業項目

  以擴大有效供給為目的,大上質量效益型產業項目,全年推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超過200個。

  『老字號』:以『中國制造2025』實施為契機,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類產業項目,推進裝備制造整機、基礎零部件、金屬新材料等『老字號』轉型昇級。

  『原字號』: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深度開發資源深加工類產業項目,推進食品加工、馬鈴薯、現代畜牧以及日用工藝陶瓷等『原字號』延伸鏈條。

  『新字號』:搶抓大眾旅游時代到來、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等重大機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類項目,推進旅游、冰雪體育運動、節能環保、養老、現代中藥等『新字號』發展壯大。

  農業供給體系

  以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為抓手,以打通供需通道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延伸農業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加快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市場導向:調好、調順、調優種植結構。調減玉米,擴大水稻、馬鈴薯、中草藥、雜糧雜豆、果蔬、飼草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面積,積極發展食用菌。

  100萬畝:新建生態高產標准農田100萬畝以上,新增節水灌溉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0萬畝,啟動龍江花園水庫等項目建設。

  65個:擴大標准化規模養殖,新建各類標准化規模養殖場65個。

  20個:新增生產經營型聯合社20個。

  糧食轉化率:加快益海嘉裡、山東阜豐等戰略型項目盡快落地,提高糧食轉化率和附加值。

  現代畜牧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產業,抓好嘉一香生豬屠宰加工、豐源生豬養殖加工、恆陽膠原蛋白復合腸衣、飛鶴奶山羊養殖加工等項目建設。

  工業經濟核心競爭力

  堅持『抓大不放小』,重點實施『五化』示范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千方百計幫助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提高產品競爭力和有效供給力。

  高端化:圍繞高端化,推動產品昇級,重點推進一重產品昇級改造、齊車重載快捷鐵路貨車制造等項目。

  智能化:圍繞智能化,推動工藝水平提昇,重點推進飛鶴智慧工廠群流程制造、華鶴節能門窗數字化昇級改造、黑龍冰刀智能車間等項目。

  綠色化:圍繞綠色化,推動企業綠色低碳發展,重點推進華工機床大力矩節能電機、豐華移動相變蓄能車、百萬千瓦級光伏示范基地、『龍瓷·紫陶』產業園循環經濟等項目。

  服務化:圍繞服務化,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重點推進齊二機床風電機組柔性生產、齊重數控『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華工機床潔淨鋼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和誠成機器人智能焊接生產線等項目。

  國際化:圍繞國際化,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重點推進精鑄良與美國西屋公司配套合作、齊車重載快捷貨車產品國際資質認證等項目。

  10個:全年樹立市級『五化』示范企業典型10個以上。

  130戶:全市重點培育13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力爭25戶成長為規上企業。

  現代服務業

  把握產業轉型和消費需求變化新趨勢,加快發展綜合型新業態、智慧型新模式,努力擴大高質量的服務供給,滿足需求,引領消費。

  30%:開展大規模『普及推廣式』電商創業培訓,新增電商培訓基地50個、電商企業90戶、網店5000家,上行交易額增長30%。

  50%:改造提昇傳統商貿業,限上企業觸網率力爭超過50%。

  30%以上:引進電商企業,整合、服務實體商貿業,限上企業社零額佔比提昇到30%以上。

  『政金企』:通過推廣、培訓、交流等途徑,實現『政金企』對接常態化。

  冰雪旅游:突出冰雪運動、雪地觀鶴和寒地溫泉等旅游產品融合,加快冰雪旅游產業發展。

  (4+1):深化(4+1)城際旅游聯盟和東北17城市旅游聯盟間交流合作。

  10%: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0%和12%。

  創意文化產業:支持克東滿繡、嫩江瑪瑙、依安工藝陶瓷等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冰球季:辦好冬夏兩個冰球季,營造冰雪體育運動產業發展氛圍。

  1000張:新增養老床位1000張。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統籌總體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縣域與城區統籌:進一步明晰縣域和城區經濟發展定位,形成『兩翼』齊飛、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

  市區聯動:堅持市區聯動,發揮城區二產帶動和三產輻射作用,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提昇城區經濟帶動能力。

  央企與地方協同:推廣一重模式,提高央企本地配套率。

  軍民融合:加快碾子山軍工旅游等軍民融合項目建設。

  地方與高校院所合作:加強與齊大、醫學院、省畜研所、哈工大、鐵科院等域內外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支持科研人員創業,促進產學研成果落地轉化。

  聚焦2:

  『七大民生工程』

  【今後五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實施『七大民生工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解決好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努力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2017年之關鍵詞】

  脫貧攻堅

  『一號工程』: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做到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1+N』:完善脫貧攻堅『1+N』政策體系,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兜底扶貧等措施,完成131個貧困村、8.1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為2018年末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縣摘帽奠定基礎。

  社會保障

  8.7萬人:技能培訓3.6萬人,城鎮新增就業8.7萬人。

  養老金:提高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出臺生活困難群體養老保險助保貸款扶持政策,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居民醫療保險: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住院支付限額和報銷比例,啟動城鄉大病補充保險,探索長期護理保險有效實施途徑,實施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3個:加快救災物資儲備庫等扶貧濟困重點項目建設,爭創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3個、省級4個。

  養老機構標准化:抓好公益性養老機構標准化管理,推進榮軍養老康復中心和第一福利院智障人員住養樓建設。

  宜居

  1萬戶:全市改造棚戶區1萬戶,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

  2.9萬戶:改造農村危房2.9萬戶。

  15個:改造完成15個老舊小區。

  物業服務: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物業管理區域整合,強化對物業企業監管,規范物業服務,改善小區環境質量。

  城市交通改善

  91條:昇級改造市政道路91條,其中中心城區27條。

  22條:完善步行系統和非機動車道路22條。

  12處:中心城區規劃建設停車場12處,提高各類停車設施使用率。

  10處:優化公交線路和站點布局,建設公交首末站10處,更新一批公交車輛。

  交通信號:優化交通信號系統,增設交通標識,強化交通組織管理,提高道路暢通率。

  公路項目建設:加快南外環、省道江橋至黑蒙界段公路建設,謀劃牙四公路碾子山至富拉爾基段公路建設,啟動嫩江大橋維修加固工程。

  300公裡:修建農村公路300公裡。

  城鄉環境整治

  300天:淘汰燃煤小鍋爐166臺、黃標車及老舊車輛9000臺,強化燃煤脫硫脫硝措施,提昇燃油品質,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

  河流生態保護:全面建立河長制,抓好飲用水源地保護,推進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建立烏裕爾河、雙陽河等脆弱河流生態保護廊道。

  90%:加大農業『三減』力度,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不低於90%。

  『四季整治』:持續開展好『春風、夏淨、秋掃、冬清』整治行動。

  105萬株:城區栽植樹木105萬株,鄉村植樹造林7.5萬畝。

  189個: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典型示范村189個。

  50萬:實施好供熱質量提昇三年行動,完成低溫樓外牆保溫50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提昇

  79所:新改擴建幼兒園20所,建設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44所,改造薄弱學校79所。

  60%:發展醫療聯合體,推動醫療服務重心下移,落實基層首診責任,構建合理就醫新秩序,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60%。

  170塊:開展『百萬人上冰雪』活動,澆築冰場170塊。

  150套:新增全民健身器材150套。

  230場:辦好鶴文化藝術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惠民演出230場。

  『平安鶴城』

  安全生產:突出過程監管和隱患整改,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市場監管:完善學生餐等重點群體食品監管機制,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

  社會治安: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安全和社會管理視頻監控實現聯網,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20個:強化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推進城鄉社區標准化建設,新增城鄉示范社區20個。

  聚焦3:

  創新驅動

  【今後五年】

  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發展新動能。

  【2017年之關鍵詞】

  重點領域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清查地方國有企業資產,分領域建立資產運營公司,完善市場化國有資本監管體系。

  『三供一業』:支持中省屬企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三供一業』移交。

  『三權』:推進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四權』:擴大農村『四權』抵押貸款規模,破解經營主體貸款難題。

  『放管服』:堅持『放管服』結合,差異化下沈市級權力。

  『一窗式』:優化審批流程,全面推進『一窗式』政務服務。

  綜合執法改革:全面實施部門內綜合執法,按領域推進聯合執法。

  財政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債務預算,強化專項預算,深化公車、接待、出國、用人、資金支付和資產管理等制度改革。

  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

  對外開放

  國際經貿物流:重點推進三間房國際經貿物流產業園區建設,啟動基礎設施配套工程。

  對俄貿易:以梅裡斯中俄優質農產品交互性貿易周轉中心為依托,鞏固對俄貿易通道,實現農產品往來常態化。

  外向型企業:擴大外向型企業規模,加大恆陽、元盛、精鑄良、金鼎亞麻、景宏石油等外向型骨乾企業扶持力度。

  20戶:新增進出口企業20戶。

  對口合作:落實與廣東省內城市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實現裝備制造優勢與東部地區需求有效對接。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平臺式:發揮高新區創新孵化龍頭作用,建設以『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園區』為鏈條的孵化體系,推動平臺式科技成果轉化。

  聯盟式:新增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聯盟式科技成果轉化。

  大眾式:加快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推動大眾式科技成果轉化。

  50戶:新生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戶、科技型企業50戶。

  180個:全市建立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10個,創業孵化平臺180個。

  眾創空間: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引導民營資本領辦參建眾創空間。

  『互聯網+』:以『互聯網+』為支橕,推進跨行業融合、產業鏈融合,打造新型有效供應鏈體系。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打造規模化創新創業平臺。

  人纔機制:落實好我市《關於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若乾意見》,兌現相關待遇和支持政策。

  聚焦4:

  政府自身建設

  【今後五年】

  完成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及工作任務,必須從嚴治政。

  【2017年之關鍵詞】

  效能建設

  學習能力:建立健全政府系統對新經濟、新政策、新業態、新模式等專題學習常態化機制,並堅持學以致用,研提推動振興發展的新建議和新舉措。

  創新能力:鼓勵乾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改革創新促發展、惠民生。

  落實能力:健全抓落實責任鏈條和閉環督辦制度體系,對重點工作全程跟蹤、節點督辦、限時問效。

  法治建設

  依法行政:啟動『七五』普法,認真落實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做好地方性法規草案審修和政府規章制定,提昇政府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辦事的能力,時刻繃緊依法行政這根弦。

  責任追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機制,健全市縣鄉三級政府法律顧問體系。

  公開制度: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和辦事公開制度,擴大公開領域和事項。

  誠信建設

  公信力:把公信力作為政府的生命線,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堅決維護政府決策權威和公信力。

  信用體系:發揮政府誠信建設的引領作用,帶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信息交換共享:建立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全面實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信用信息『雙公示』制度,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聯合機制,增強全社會以法治、制度、規則為核心的誠信意識。

  作風建設

  勤政為民: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放在勤政為民上,體察民情,了解民意,不負民望,盡職盡責。

  新型政商關系:竭誠為企業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清單:完善崗位責任清單、權力清單和問題清單,建立權力運行監察體系,發揮好監察、審計部門問效、問績、問責作用。

  廉政建設:深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健全廉政建設體系。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