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尋求『六大突破』推動振興發展 訪佳木斯市委書記林寬海
2017-01-12 07:3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2日訊 2016年,佳木斯市緊緊圍繞『五大規劃』發展戰略和十大重點產業建設,落實三個『一號工程』,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穩步發展,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強市富民奠定了堅實基礎。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同比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同比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同比增長10%,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7%。佳木斯市委書記林寬海日前接受了記者采訪。

  2016年,佳木斯市集中力量推進項目建設,全面加快項目建設步伐,預計全市共開復工產業項目903項,同比增加182項,完成產業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9%。統籌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著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76萬畝,食用菌產量預計達到3.5億袋以上,預計糧食總產達到134.7億斤。積極推進『三減』,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發展到近900萬畝。積極推動第三產業轉型昇級,大力推進商貿物流、教育醫療、休閑文化、科技金融和立體綜合交通五個區域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整合和開發區域文化旅游資源,積極融入『龍江絲路帶』建設,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同比增長8.5%。紮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保基本、促公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級財政用於民生支出154.1億元,佔公共預算支出的68.2%。以創業帶動就業,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同比增長6%左右。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全年6.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下大力氣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對2888項行政權力全部編制了相應責任清單,以實行『四證合一』為重點推進了商事制度改革,服務環境進一步優化。著力加強案件查處問責,全年共查處破壞發展環境案件85件,追責151人,移送司法機關12人,通報53起典型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懾。

  林寬海說,剛剛結束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佳木斯明確提出了『實施農業轉型昇級工程、工業擴量昇級工程、服務業優化昇級工程、對俄經貿合作昇級工程等四大昇級工程,推進項目建設、城鄉建設、文化建設、民生建設、環境建設等五項建設任務,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強市富民』的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2017年是我們實現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的開局之年,我們將著力在以下六個方面尋求新突破,開啟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強市富民新征程。

  一是在推進擴投資上項目上尋求新突破。堅持把加快產業項目建設作為落實『加快振興實體經濟』要求的主要載體,以首尾相連的思路打造產業鏈條,加快結構優化調整步伐。重點圍繞農業特色,圍繞中心城市消費昇級和區位優勢,圍繞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生成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改造昇級項目。同時,抓好哈佳快速鐵路、牡佳客運專線、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佳木斯站綜合改造、佳木斯機場遷建和重點灌區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落實好國家和省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安排。

  二是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上尋求新突破。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努力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樣板區,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加快農業『三減』步伐,切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提質增效。

  三是在提昇對外開放水平上尋求新突破。紮實推進對俄經貿合作昇級工程,加快調整對外貿易主體結構、對外經濟合作方式,積極推動江海聯運通道的建設和開通,推進佳木斯綜合保稅區和同江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內區域合作為基礎,以對俄開放為重點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四是在提昇脫貧攻堅質量上尋求新突破。紮實走好扶貧『最後一公裡』。在確保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會保障兜底扶貧全覆蓋的前提下,突出產業扶貧,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和市場引導作用,做好產業扶貧的頂層設計,建立科學的產業扶貧鏈條,重點推廣『一村一品』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旅游開發帶動等模式,精准到戶到人,實現產業與貧困戶的有效對接,切實打造可持續的產業脫貧模式。

  五是在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上尋求新突破。加強法治建設,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嚴格依法行政,維護司法公正,提昇公民法治意識,努力形成良好法治環境。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動態調整完善『兩清單一流程』,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為企業松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積極為人纔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利的政策支持。

  六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尋求新突破。不斷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著力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做到保住基本、兜住底線。大力推進就業創業,建設符合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方向、覆蓋城鄉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扶持養老產業發展,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標准和覆蓋面。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管,深入開展平安佳木斯建設,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