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6日訊 2013年起,我省與北京市政府聯手合作,每年都在首都北京舉辦黑龍江—北京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暨年貨大集』。年貨大集以龍江、北京兩省(市)共同主辦為組織形式,通過搭建貿易和交流平臺,把黑龍江綠色食品安全、優質以及豐富的優勢和北京市場需求巨大、認知度高的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在滿足首都居民對黑龍江綠色食品需求的同時,也切實加快了我省綠色食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的轉變。

展廳內人潮湧動。
跨過2016年『十三五』開局元年,2017年伊始,黑龍江—北京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暨年貨大集拉開帷幕。我省綠色食品又一次以建設『綠色糧倉』、『綠色菜園』,打造『綠色廚房』為根本出發點,以爭當全國綠色食品『排頭兵』為目標,火爆北京城。10日,為期五天的『年貨大集』,以簽訂各類合同和協議139個、金額27.5億元;現場銷售810萬元,進場觀眾6.3萬人的成果完美收官。

展會會場。
龍江味道引八方來客
今年,我省年貨大集展廳改變以往風格,展區立體通透,以新年紅為主色調,龍江綠色食品襯托在年味十足的氛圍下,另外現場加工食品傳來的陣陣濃香,吸引了各方來客爭相品嘗,購買。
『老百姓真不知道如何選購黑龍江大米,超市裡各種各樣的大米品牌真是讓人眼花繚亂,可是買回家吃過後,還覺得口味不對。現在好了,這裡有好多黑龍江大米品牌,我可以先嘗嘗再買。』
北京市民張女士特意給自己懷孕的女兒選購優質農產品,張女士對董氏兄弟展位的壓榨大豆油特別感興趣,她說:『早知道黑龍江的大豆是非轉基因的,對大豆油的質量自然能保證,今天銷售人員跟我詳細介紹了他們的豆油情況,還告訴我今後購買渠道,以後我家能長期吃到放心豆油了。』
我省在北京舉辦的『年貨大集』自2013年創建以來,經過精心打造和培育,『年貨大集』人氣越來越旺,知名度越來越高,成為全國農業系統較有影響的大型展會。據統計,本次展會是簽約數額最大、客流量最多、現場最火爆的一屆年貨大集。
安達市黑農人粘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洪文介紹,:『我們企業是年貨大集元老了,采購訂貨的人逐年增加,產品知名度越來越高。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產品除小包裝袋外,還准備了禮盒裝。』
市民劉婧說:『我每年都來年貨大集,深刻感受到展品外包裝的檔次逐年改善。今年,徹底改變了之前我對龍江食品不重視包裝、粗枝大葉的印象。快過年了,黑龍江的特色農產品是送親朋的首選。』
據了解,我省綠色食品已成為黑龍江政府主導的公共品牌,認知度和公信力明顯提高,15個綠色、有機食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有近200個綠色有機食品產品獲得省著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達到111個,均居全國前列。綠色食品省外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產品遍布全國、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由於全國農展館毗鄰使館區,『年貨大集』也成為許多外國友人購買和參觀我省綠色食品的重要渠道。目前,有匈牙利、斯裡蘭卡、科特迪瓦、緬甸等15國駐華使節參觀過『年貨大集』,並常年食用我省綠色食品。許多駐華使節在參觀年貨大集時,對我省綠色食品贊嘆不已,紛紛表示將積極推薦,讓黑龍江綠色食品飄香世界各地。特別是通過這一『窗口』使更多的外國友人了解黑龍江、熟悉黑龍江,切實擴大我省在國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本次年貨大集上,來自非洲的采購商德東先生品嘗了我省的大米後說:『大米很甜,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大米。』他表示,回國後有信心推介黑龍江綠色食品。

現場制作玉米面餃子。
龍江品牌『名利雙收』
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標准化、品牌化、國際化,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目前,綠色食品銷售價格普遍高於普通農產品的價格,部分售價比普通產品高1倍甚至幾倍,實現了企業和農戶『雙增收』。
陳洪文介紹,幾年來,通過展銷會,我們產品的知名度提昇了,很多北京市民都是『回頭客』。今年,我們把粘玉米的營養成分和無公害的生產加工過程介紹給消費者並現場烹飪,供大家品嘗。『今年產品的價格略有提高,但是銷售量和金額卻遠高於往年。』
種得好,所以賣得好,再由賣得好倒逼種得好。良性循環下,我省綠色有機食品產品質量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
2016年,全國率先對我省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進行全面環境監測,結果全部符合標准;率先系統地修訂綠色食品地方標准62個,成為全國首個建立省級綠色食品質量標准體系品類最全、標准最多的省份。
我省深入推進綠色食品認證改革,在齊、牡、佳和綏化4市試點,開展初級農產品和粗加工農產品認證審核權下放,吸引更多企業和合作社認證綠色食品,並加快促進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轉變。2016年,全省認證主體發展到890家,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2200個,農業部中綠華夏認證的有機產品48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達到111個,分別比上年增長19.46%、35.8%、12.79%和11%。綠色食品主要指標整體大幅提昇。
伊春市有機食品有限責公司廠長賈斌介紹:『我們每年都參加年貨大集,賣農副產品的同時,我們還學習其它參展企業的營銷理念;根據展會消費者的需求和建議,日後更好地完善農產品品質,合理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年貨大集上,大慶市肇源縣乾緒康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軍和他公司生產的『乾緒康』有機小米共同火了一把。
一臉淳朴的張玉軍就是一個用心做小米的土生土長的黑龍江農民。這些年,他用心做有機小米,他自信地說:『我們「乾緒康」小米以優質農家肥做底肥,不用任何化肥和農藥,系純天然、原生態有機食品,絕對敢與國內任何高檔小米放在一起打擂。』據介紹,『乾緒康』產自寒地黑土,尤其是肇源特有的黑沙土,特別適合種植小米。所產小米含有豐富的脂肪,該小米的另一大特點是呈弱咸性,熬出的小米粥效果極佳,色澤金黃,味道甘甜,被譽為『御中貢米』。近年來,『乾緒康』已在北京和全國各地打響了品牌、持續走紅。面對年貨大集每斤60元的高價,仍無法阻擋北京人的購買熱情。
黑龍江省和糧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收獲滿滿,與北京華聯、新世界百貨等100多個商超一舉簽約1億餘元。黑龍江省和糧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化的糧油企業。開幕式當天與北京兩個大客戶一舉簽下5000份福利米並簽單發貨。董事長張芳說,企業來京展銷主要目的是對接客戶群,借北京的影響力與公信力在全國老百姓心中培養『和糧農業』品牌。並加深對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的認知度,在北京便能經常吃到源自黑土地,產自大森林的綠色食品。
在北大荒有機酸菜展位旁,黑龍江老鄉於先生品嘗著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酸菜,嘴裡念叨著:』對對,就是這個味道,終於找到了。』於先生興奮的對記者說:『前些年,在北京很難買到家鄉口味的酸菜,酸菜也不好郵寄,離家幾十年了,就是想念家鄉的酸菜味啊!』
線上線下同步營銷
『年貨大集』展銷是每年展會的重頭戲,而今年在集中展銷之餘又現場推廣黑龍江綠色食品營銷公眾號『愛社區』,吸引消費者關注公眾號,結合黑龍江綠色食品社區專營店的實體網絡,形成線上購買、線下交易的格局,探索綠色食品銷售『最後一公裡』問題的解決途徑。
不僅如此,北京農展館精品館黑龍江銷售中心總經理康福壽介紹,展廳之外,龍江大米的濃香也飄進了社區居民區。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宣傳黑龍江大米品牌,在本月5日—15日期間,從年貨大集的大米品牌裡優選出5個品牌多個品種且價格不等的大米,在常住人口約兩萬人的中型社區內舉行大米品鑒活動,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品嘗到龍江大米,增強大米品種辨識能力,增加了社區銷售網點的銷售量。
10日,展會最後一天,記者發現,80%以上參展商的產品全部銷售一空,一些精明的商家在展臺前唱起了『空城計』,把大禮盒放到展臺上,很多市民來展館卻撲了一空。市民王霞沮喪地說:『誒呀,我昨天買的粘玉米,家人都說好吃,今天特意來想再買一些回去,怎麼不見了蹤影?』王霞在展館保安那得知,他家玉米賣沒了,想買可以去農產品精品館看看。記者跟著王霞來到了另一個展館——優質農產品精品館。館內常年聚集了全國各省、市優質農產品,是一個以地域劃分的農產品超市。我省展位空間很大,裡面匯集了我省各地優質農產品品牌。
工作人員介紹,精品館常年營業,目的是為了讓市民更方便並能長期買得到我國優質農產品。『自精品館開業以來,黑龍江的大米、雜糧、山貨等農產品十分受歡迎。每年都會有很多市民因為在年貨大集上沒買夠或者沒搶到某種商品,在精品館尋找到了他們心儀的產品。』
幾年來,黑龍江的很多農業企業跟隨年貨大集共同發展進步。
對於張芳而言,收獲的不僅僅是接踵而來的定單,更多的則是堅定了開拓北京大市場的信心。張芳告訴記者,2015年,公司重金打造線下加盟體驗店——『和糧好客』300多家,在線上聚合人氣,並將顧客引導到線下實體店進行體驗。下一步,將以北京為核心在全國設立加盟體驗店3000家,把『和糧農業』優質農產品由黑龍江推向全國,實現無論消費者走到任何一家大中型超市糧油櫃臺都有『和糧』系列產品。
同時,收獲頗豐的還有我省各地市政府部門。其中,齊齊哈爾市政府與海皇食品(天津)有限公司簽訂綠色食品蔬菜深加工合作協議,協議金額11億元;大慶市農委與藍谷科創(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一米鄉愁』互聯網+綠色食品銷售合作框架協議,金額2億元。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任唐雪源告訴記者,『年貨大集』這個品牌已經在北京打響,成為北京市民春節購年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黑龍江與北京農產品合作市場潛力巨大,我們將會利用好『年貨大集』這個平臺,進一步擴大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和國內外采購商們的交流合作與互動,讓黑龍江綠色食品走進更多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