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6日訊(劉加勇 記者 付巍)去年,牡丹江市堅持以消費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北藥、烤煙、山野菜種植及冷水魚養殖等特色產業鏈條式發展,帶動傳統農業向綠色、精品、高效特色產業發展。
去年以來,牡丹江市啟動牡海長結構調整示范帶創建項目,鼓勵農戶因地制宜調優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種植,糧經比例更加趨向市場化需求。
寧安市實驗種植200畝中草藥已經收獲,一粒粒飽滿的旱半夏隨著轟鳴的機器破土而出,標志著經過三年的實驗種植,旱半夏在寧安市種植成功,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又一新產業。據介紹,寧安成功引進4種草藥,形成良好銷售模式,改變農業種植結構,激發農民創新舉措,用新模式、新理念增收致富。
海林市山市鎮是牡丹江市主要的北藥種植基地,藥材種植、銷售、技術推廣、生產資料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訂單農業讓農民種植的北藥不愁銷路。
據牡丹江市農業專家介紹,北藥、烤煙、山野菜種植及冷水魚養殖是牡丹江市的優勢特色產業。全市堅持以消費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特色產業的鏈條式發展,通過大力扶持綠色食品產業項目建設,鼓勵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更為緊密的利益關系,推動傳統農業向綠色、精品、高效發展。到2016年末,牡丹江市北藥、烤煙、山野菜、冷水魚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產值已達到38億元,同比增長8%。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