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7日訊 在哈爾濱江上俱樂部下面的江面上開鑿出的冬泳場上,記者見到了有冬泳蛙王之稱的張永波,他剛剛從伊春舉辦的國際冬泳邀請賽歸來,又拿到了一個冠軍(50—60歲年齡組,冬泳比賽一般設4個年齡組)。自去年12月31日到今年的1月9日,10天內,他先後參加了5個不同城市舉辦的冬泳比賽,它們是首屆大安國際冬泳邀請賽、首屆琿春國際冬泳邀請賽、首屆敦化國際冬泳邀請賽、第十七屆哈爾濱國際冬泳邀請賽和第二屆伊春國際冬泳邀請賽共五站比賽,每站都獲得了冠軍,獲得獎金上萬元。
張永波說,冬泳熱正在各地興起,很多城市都設立了冬泳賽事。今年,他接到了邀請而沒能參加比賽的有長春冬泳比賽、沈陽冬泳比賽、海拉爾冬泳比賽、雙鴨山冬泳比賽、臨江冬泳比賽、查乾湖冬泳比賽等等。以往城市設立冬泳賽事,大都沒有獎金或獎金很少,現在新增的賽事,都有獎金,因此,競爭變得激烈,冬泳的設施也越來越接近國際標准。
哈爾濱有冬泳聖地之稱,哈爾濱國際冬泳邀請賽已舉辦十七屆,目前,依然是賽會規模最大的,今年,有來自美國、俄羅斯、新加坡以及全國各城市的共計40支代表隊400多名的冬泳愛好者參加賽會。由於伊春等地新興的冬泳賽會,均設立一定數額的獎金,吸引了眾多高手,比賽的規模雖然還不及哈爾濱,但比賽的激烈度和成績已後來居上。張永波說,伊春的冬泳賽會今年是第二屆,與第一屆相比,人數翻倍,已達200多人,現已成為國內最高水平的冬泳賽事,賽事的組織工作不亞於世界冬泳錦標賽。去年14個項目奪冠的選手,今年都出席了,只有2人衛冕,其餘都跌出了前3名。
張永波說,今年他還到了加格達奇,參加了那裡舉辦的冬泳活動,並且最北的漠河,也興起了冬泳。據他估算,差不多已有20個北方城市設立了冬泳賽會。
冬泳根據水溫分為兩類,按國際泳聯的規定水溫14攝氏度以下即算是冬泳,每年的全國冬泳錦標賽的水溫就是在14攝氏度左右。因此,前些年,人們提到冬泳比賽大都指前者。另一類是冰窟窿裡的零度水溫。張永波2006年開始參加全國各類冬泳賽事,都是前者,一般在南方城市舉辦。因此,他雖已有全冬泳冠軍的頭銜,卻一直未在冰窟窿裡游過。直到2014年,哈爾濱組織冬泳選手,參加第九屆芬蘭羅瓦涅米世界冬泳錦標賽(零度水溫),這纔促使他嘗試適應冰窟窿。
他說,冰水會讓人感到頭麻,喘不上氣。一些專業選手不經培訓,下水也會麻爪。他現在冰水裡的成績要優於常溫泳池的成績,據他分析是因為冰水密度比常溫的大,以他的力量和劃水頻率,摟水不打滑,這與汽車掛擋的原理有些相似。
松花江上開鑿冰池遍地開花
破冰冬泳要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當年居住在哈爾濱信奉東正教的俄國僑民有鑿冰池行洗禮的儀式。七十年代,哈爾濱出現市民鑿冰窟游泳,被媒體報道。1983年,哈爾濱市冬泳協會宣布成立。從此,冰窟窿裡游泳成為哈爾濱的一大景觀。
上午10時許,記者看到哈爾濱江上俱樂部冬泳場,一位老者正用長把鐵鍬,將冰池上新結出的冰渣敲碎,擠壓到冰層下的水流中。這時,響起了音樂,正在冰池邊玩冰橇和其它游戲的游客聚過來。只見泳池邊的板棚裡,突然鑽出來一群穿泳裝的俄羅斯婦女,她們一邊喊叫一邊跳入冰池。其中一個從冰池爬上來,用泳帽盛了一下子冰水,衝向看熱鬧的孩子們。嚇得孩子紛紛逃竄。接下來上場的是本地的冬泳愛好者。三五成群,一撥一撥下水。上岸時,濕腳踩在拖鞋上,拖鞋立刻粘在冰面上,形成冰渣,使得最初幾步移動很困難。
哈爾濱市工人江上體育俱樂部崔宏卓主任介紹,每天這裡要為各旅行社帶來的游客進行四次表演,每次表演者要幾十人。每人一天只宜下水一次,因此,每天冬泳俱樂部要組織200人來此活動。也就是說,原來來這裡戲水的冬泳愛好者們,現在不僅滿足了冬泳鍛煉身體的愛好,每次出場還有額外的補助。
他形容冬泳在松花江上已遍地開花,據他所知,冬泳場除了這裡之外,道外的冬泳場和江北金水灣冬泳場,都是與旅游觀光掛勾,影響都很大。其餘開鑿的冰池還有不少,都是市民自娛自樂。
崔主任說,哈爾濱市工人江上體育俱樂部已代表哈爾濱市總工會、市體育局舉辦了十七屆哈爾濱國際冬泳邀請賽。冬泳這項活動還被評為哈爾濱市十大名片之一。近兩年,東北三省、內蒙的一些中小城市,興起了冬泳熱,各種賽事風起雲湧,老牌的哈爾濱國際冬泳邀請賽越來越受到挑戰。迫使這個品牌必須與時俱進,上到一個新的臺階。下一個目標,就是要進一步改善冬泳設施和組織制度,提昇比賽的檔次,保持住全國最重要的冬泳賽事的地位。有可能的話,要與國際冬泳賽會的標准掛勾,申請舉辦兩年一屆的冬泳世界錦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