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訊(記者 侯巍)我省是農業大省,需要植保無人機這種智能化裝備助力農業增產增收。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黑龍江科技大學現代制造工程中心主任趙燦建議,黑龍江應研發適合我省專用無人機,實現農用植保無人機產業助力農業可持續穩定發展。

省政協委員趙燦。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趙燦認為,我省農用植保無人機產業存在幾個方面的主要問題,比如質量不能滿足需求,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統一技術標准,質量得不到根本保證,關鍵零部件可靠性不高;霧化效果參差不齊,實際噴灑達不到使用要求;續航時間短,運載量小;抗風能力較差;缺少大量操作人員、設備維修維護嚴重滯後等,不適合我省應用現狀。
趙燦說,我省的總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七分之一,噴灑作業面積有2.39億畝,根據黑龍江省農墾通航提供的數據,每年通航植保作業面積只有1500萬畝,僅相當於我省總耕地面積的6.28%,其餘都是由傳統植保機械或人工完成的。植保無人機施肥施藥作業效率高,是常規噴灑機具效率的100?150倍,而作業成本為3?6元每畝,僅為常規作業的1/2?1/3。僅以植保無人機服務產業為例,若每年按照三遍噴灑計算,推廣植保無人機後產生的總經濟效益估計為33.6億元。若考慮植保無人機產品制造,估計有41.6億元的經濟效益。
趙燦建議,研制適合我省實際的專用植保無人機。做好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借力我省航空航天基礎雄厚的優勢,大力發展多旋翼植保無人機服務和制造產業;加大力度發展植保載人機,適度發展植保固定翼無人機、植保無人直昇機制造和服務產業;構建較為完整的載人機和無人機制造-專用農藥生產-植保服務體系,完成產業鏈建設。
完善管理規范和制度,盡快制定相應地方行業標准。實現專業化生產。借助我省裝備制造和人纔的優勢,組織力量集中攻克高可靠性專用航空發動機等制約農業植保無人機發展的技術瓶頸並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目錄。
趙燦建議,我省盡快出臺相關補貼政策,鼓勵廣大農村農民應用植保無人機。通過政府引導,搭建平臺,構建產業鏈。成立黑龍江省現代植保技術產業聯盟,搭建我省植保無人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大規模組建集噴灑作業、維修維護一條龍服務站或公司,並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實現信息聯動,五年內基本完成構建植保無人機設計制造、專用農藥制備、關鍵零部件生產、噴灑服務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