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大興安嶺地區打造『森林藥材』品牌 『新字號』藥香飄全國
2017-01-17 17:28: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鋼鋒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金雞冠上『藥』飄香——大興安嶺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綜述

  大興安嶺地區打造『森林藥材』品牌『新字號』藥香飄全國

  東北網1月17日訊(王鋼鋒 記者 侯巍)大興安嶺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全區約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66種,野生經濟植物佔60%。其中,黃?、蒼術、草蓯蓉等藥用植物340餘種,被稱為『中國寒溫帶天然藥庫』。

  今年以來,在大興安嶺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大興安嶺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特別是林下經濟藥材產業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對天然藥物的需求量增加,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無序、野蠻采挖野生藥材現象增加,如五味子搶青、割滕等,嚴重破壞了的生育繁殖環境,致使野生藥材資源銳減。

  為科學保護、合理開發利用野生藥材資源,大興安嶺地區藥監部門采取多種形式措施,一方面加強省級以野生藥材保護品種的監督管理,限量采集、收購,嚴厲打擊非法采集、收購、運輸。一方面強化保護措施,經省政府批准,大興安嶺地區先後建立了古利庫黃?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區、壯志草蓯蓉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區、呼中原麝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區。三個資源保護區總面積達到12萬公頃。經過幾年的保護,使重點野生藥材資源實現就地保護,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產業發展依靠產品的富集,僅對野生藥材資源進行保護遠遠不能滿足大興安嶺地區醫藥產業發展要求。因此,依托當地野生資源,實現人工擴繁、增加產量是唯一途徑。

  在推進藥材規范化種植工作中,大興安嶺地區結合地域特點,大力推進北藥種植,實現了規模化、標准化種植。『目前種植藥材的模式主要有兩種,即耕地種植和林下補植撫育。』大興安嶺地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莫學停介紹說,『補植撫育的方式是集保護管理為主,人工促進更新,方法簡單易行。也有的種植戶采取林藥間種的方式,在林緣地帶或疏林地帶以條狀、帶狀種植中藥材。』

  地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綜合分析資源存量,市場需求量,價格趨勢和技術可行的幾種因素,梳理出了龍膽、白鮮、赤芍、黃?、蒼術、昇麻、沙參、金蓮花、返魂草、防風等十個優勢明顯能體現大興安嶺地區野生藥材農殘、重金屬含量極低,品質道地的品種,為推廣、指導大興安嶺地區藥材種植戶規范種植藥材奠定了基礎。

  2016年全區種植中草藥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人工種植中醫藥達12.4萬畝,野生藥材人工經營面積17.6萬畝,形成藥材種植示范基地36處。主要品種有黃?、防風、柴胡、蒼術、赤芍、五味子、桔梗、水飛薊、牛蒡子等,培育菌類藥材靈芝200多萬袋。

  依托大興安嶺林區良好生態環境,凸顯『生態、綠色、有機』概念,大興安嶺地區正在研究建立大興安嶺藥材檢驗檢測標准體系,參照國家相關標准,結合大興安嶺地區生態、品種特性和優勢,制定苛刻的在國內不可復制的檢驗檢測標准,堅持在生藥材檢測,保證產中品質,並據此對區域內產品實行認證制度。

  打造『森林藥材』品牌,大興安嶺地區正在努力打造這個在全國獨樹一幟,不可復制的『新字號』品牌。金雞冠上的藥香正飄往全國。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黑龍江做好三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