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9日訊 我省處高寒地帶,每年有半年的時間處於寒冷狀態,供熱問題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問題,也牽動著代表和委員們的心。如何供熱?用什麼燃料供熱?什麼時間供熱?成了本次兩會代表和委員們討論的熱點問題。
應改變供熱固化時間
多名政協委員建議:供熱期應當有所延長
省政協委員於茀認為,哈市現行冬季供熱開始時間是每年的10月20日。但從近幾年來的10月中旬天氣情況來看,實際上氣溫是比較低的,室內已經很冷了。而開栓後,整個系統要運行3-5天纔能平穩。所以,10月20日開始供熱還是有些晚,建議將每年供熱時間由現行的10月20日改為10月10日。
民盟省委認為,我省應該延長供熱期一個月。建議冬季供熱時間由原來的6個月延長至7個月。供熱時間從10月1日左右試壓點火,根據『寒流』入侵,氣溫下降程度,進行微供熱或適度供熱,到次年4月30日以後停暖,使室內不再寒冷。
省政協委員初景國認為,近些年極端天氣多發,有時沒到供熱日期,室內寒冷難耐,建議我省各市縣應根據天氣變化適當調整冬季供熱時間,摒棄固化的供熱時間,加大時間彈性,保證基本供熱日期,更要從實際寒冷程度出發,讓供熱日期更加靈活和市場化。
應改變供熱固化燃料
省人大代表李寅:盡快出臺『以電代燃』實施方案
李寅代表在發言中指出,我國平均約六成的PM2.5排放是由於煤炭直接燃燒產生的。我省是風能、太陽能非常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大省。我省地處中高緯度西風環流控制之中,常年多風,風能資源可開發量約為2.3億千瓦,是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5個省份之一。我省太陽能資源豐富,年總輻射量為4400~5028兆焦/平方米,相當於750億噸標准煤。
目前北京、天津、山東、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都制定了『以電代燃』的政策。建議我省充分利用好風力資源優勢,盡快出臺以電代燃的實施方案,並結合我省在電力設備、儲能、取暖設備制造和鍋爐制造的產業優勢,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與產業昇級需要,培育出振興我省經濟老基地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