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9日訊 深刻認識自身存在的產業結構偏重化工型、偏資源型、偏傳統型,體制機制不夠靈活,產品結構不適應市場變化,國有企業活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充分,新興產業發展偏慢,思想觀念不夠解放等問題,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對我省重要講話中提出的總體要求和具體路徑,深入貫徹落實好『激發內生動力』,『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向優勢產業和產品延伸昇級要發展、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直面龍江發展問題的表述引起了代表委員的熱議,對於龍江如何去產能、調結構、促發展,實現經濟轉型,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計。
農業供給側改革關鍵在於面向市場深加工
我省是農業大省,代表委員一致認為,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必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向市場,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
省人大代表趙百麗說,農業供給側改革關鍵要瞄准市場,引導農民少種過剩、低端農產品,多種市場前景好、需求大的農產品。必須深度開發農牧『原字號』資源,狠抓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范大偉代表則建議,應該鼓勵扶持技術含量高、發展空間大的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杜絕低層、低附加值的企業重復建設。
省人大代表羅海濤認為,我省農業『種強銷弱』問題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他建議我省探索『互聯網+農業』發展路徑,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昇級,探索網上專賣、種植環境遠距離視頻體驗營銷等多種互聯網營銷新模式。
工業去產能關鍵在於有去有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省要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完成鋼鐵、煤炭淘汰落後產能年度目標。降低水、電、氣等要素價格,繼續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省人大代表丁揚說,我省去年用電量增加,可以看出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長最大,說明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丁揚認為,電力企業要通過搞活機制降低用電價格,更好支持經濟發展,繼續做好城市和農村電網建設,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支持。
省人大代表郝福坤認為,我省是煤炭大省,去產能要加大煤炭資源整合力度,引進和建設大型煤化工項目,推進煤炭精深加工,大力發展現代化煤化工,為煤炭產業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王熙政代表則建議,資源型城市必須堅持『多元發展』,通過技術昇級大力發展食品、醫藥等產業,形成新興產業集群。
韓知眾代表認為,去產能的同時,要扶持新型產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穩定就業水平。他建議省政府協調金融機構,從產業基金、綠色信貸等方面開拓新的融資領域,解決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資金問題。
醫藥行業調結構關鍵在於開發抗體藥
『我省曾經是醫藥強省,但近年來技術創新、新藥研發卻逐漸滯後,只能依靠低附加值的同質產品在藥品市場上廝殺,陷入低成本低利潤的惡性循環。』省政協委員楊寶峰說,實現我省醫藥產業轉型昇級,已成為我省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楊寶峰表示,抗體藥物作為醫藥行業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已成為國際醫藥產業最大的增長點。他認為,我省要突破抗體藥物研發的上游核心技術瓶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促成我省醫藥產業完成轉型昇級,促進就業,富民強省。
楊寶峰建議,目前抗體生產的中下游技術體系已經比較成熟,省內哈藥集團、哈獸研等已經建立了較成熟的中下游技術體系,我省應將省內現有的抗體中下游產業鏈集合起來,快速盤活我省醫藥產業資源,在國內抗體產業形成領先優勢,加快完成龍江醫藥產業轉型昇級。
省人大代表馮忠宏建議,我省應大力發展北藥產業,將北藥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產業培育,搞好藥材種植基地和項目園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