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22日訊 馬上就要春節了,當你大包小裹提著禮物回家,想必父母又要開啟『唐僧模式』:『你買這乾啥』『家裡啥都不缺』『一天天竟浪費錢』……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驗,想給父母請個鍾點工,會被叨叨『亂花錢』;想領父母檢查身體,會被嚷嚷『沒必要』;想請他們下館子吃頓大餐,會被數落『臭?瑟』。每次當你想要表示表示,都必須頂著『敗家子』的名號。
在微信朋友圈裡,每天都有人為孩子到底該『窮養』還是『富養』而糾結,卻忘了,眼下最該被『富養』的人,也許是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在冰城,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不啃老卻常常被父母叫做『敗家子』,他們節衣縮食目的是讓老人過上更舒坦的生活。
春節前夕,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富養父母』的溫情故事……
90後職場新人:
『會走的』淨化器背後是堅定不移的愛
想要『富養父母』,最大的阻力或許不是金錢,而是父母本身。
前段時間霧霾襲城,朋友圈裡一篇《怎樣纔能勸父母戴上口罩》的文章挺火,然而,對23歲的冰城小伙王志鑫而言,比勸父母戴口罩更難的是,如何讓他們不挪動空氣淨化器。
王志鑫的母親患有氣管炎,霧霾天更容易犯病,常常呼吸困難,夜裡睡不好覺。作為職場新人,他纔上班6個月,積蓄只有一萬多塊錢。他一咬牙,拿原本計劃換新手機的5000多塊錢,買了臺空氣淨化器,放在了老人的臥室裡。在父母眼中,空氣淨化器可是個『奢侈品』,盡管小王謊報了數字並一再保證,『真的是網上打折的時候買的,纔一千多!』父母仍免不了一番嘮叨,還強烈要求『看發票』。
王志鑫教會了他們如何使用空氣淨化器,每天上班前,叮囑父母在家一定要一直開著,千萬不能關。老人嘴上答應著,實則心疼電費,每天他下班回家時,都發現淨化器被扔在一旁。為了讓父母重視起來,王志鑫搜集資料,專門給他們上了堂『科普課』,晚飯後帶領全家人一起看關於霧霾的紀錄片。果然,這回效果顯著,兩位老人再也不嚷嚷浪費電了。但他發現,明明晚上把淨化器放在了父母房間,每天早上起床後,卻不知何時被悄悄挪到了他的床前,而母親的借口永遠是『這玩意有動靜,放我們那屋睡不踏實』……
因為這臺淨化器,王志鑫著實跟家人費了不少口舌,很顯然,在他攢夠錢買下第二臺之前,這場『拉鋸戰』仍將繼續。不過他心裡清楚,這臺『會走的』淨化器背後,其實藏著父母堅定不移的愛……
85後『女漢子』:
邊上班邊開網店
用8年積蓄給家人在冰城買房
在我居住的城市,給你安一個家……
『媽,這是我給你買的房子,房產證上寫的可是你的名字!』站在新房裡,31歲的曉宇(化名)拿著手機,興奮地跟鶴崗老家的母親視頻。
『你這孩子,花這麼多錢也不打聲招呼!快到處轉轉,讓我看看每個屋都啥樣……』視頻那頭,曉宇的母親激動萬分。
去年8月,曉宇拿出近50萬的積蓄,在哈西一所高校附近給母親買了套房子。這個相當能沈得住氣的姑娘,對記者感慨:『唉,其實我不想這麼快告訴我媽,本來打算等她以後來哈爾濱給她一個驚喜,但不知道她喜歡啥樣的裝修風格,這纔跟她商量一下。』
如今,多少80後小伙都在指著父母給買婚房,沒想到曉宇這個『女漢子』卻能憑本事為家人買房,這背後的辛苦可想而知。曉宇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快8年了,她同時做兩份工作,除了每天正常上班,還開了家網店,在她的努力經營下,生意相當紅火,『這麼多年,我一直「兩頭兒忙」,除了上班,還得進貨、跟買家溝通,經常要忙到深夜,特別是2016年,幾乎一天都沒休息過。』
別看曉宇對家人出手大方,事實上,她對自己特別『摳門』。她平時很少逛街,一年只買過兩套家居服,茶幾是花200塊錢在網上淘的,她一直想買個跑步機卻捨不得,自己家的電視既小又舊,但給母親買了臺高大上的投影儀……
過完春節,曉宇又要繼續忙乎裝修了,她苦笑道:『我發現自己比以前更累了,今天惦記著賺個沙發錢,明天琢磨著買個餐桌,不過一想到我媽以後能住進來,就覺得特有成就感!』
『北漂』小夫妻:
雙雙返鄉找工作
給爸媽最金貴的禮物是『時間』
有人說,其實陪伴纔是最長情的告白……
從黑大畢業後,小辛到北京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工作,在那兒一待就是6年,他月薪近2萬元,工作穩定,還被提昇為部門總監。遺憾的是,跟所有的背井離鄉的『北漂族』一樣,夢想和孝心似乎很難『兼容』,他平均每年能回兩次家,加起來也就十來天。每次離家前,父母都眼淚汪汪的,明明捨不得他走,嘴裡卻還念叨著:『快點兒回去吧,別耽誤了工作!』
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小辛的擔懮也越來越多,他從北京寄回來很多保健品,父母都沒按時吃,經常是隔了大半年回來,發現竟然連包裝都沒拆,『最來氣的是,我以前總勸他們要定期去檢查身體,在電話裡急眼過好幾回,就是不聽!』
去年3月,小辛和妻子小爽雙雙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家鄉哈爾濱。他們找到了新的工作,盡管收入沒以前多了,但兩個人還是挺開心。周末時,夫妻倆經常回家看父母,買點兒水果、牛奶和營養品,陪著老人一起吃飯、散步、閑聊,定期帶他們去做身體檢查。
看著父母的笑容越來越多,小辛感慨道:『我以前給他們寄過不少錢,也買了很多東西,現在明白了,其實花多少錢都不如陪在身邊重要!』
記者手記:
朋友圈裡,我們經常曬美食、秀新衣,父母的衣袖磨爛了卻捨不得扔;我們滿世界自拍,父母卻一直在家門口轉悠;我們拿著最新款的手機,父母卻連10塊錢的流量包都捨不得買……
又是一年,父母的頭發更白了,眼角的皺紋更深了,遺憾的是,他們的年歲越來越大,而我們為他們做的事情卻沒能越來越多。或許是時空的阻隔,拉遠了你們的距離;或許是你口袋裡的錢幣,沒能趕上他們衰老的速度;又或許是膝上的孩童,耗去了你的全部精力。理由可以有很多,父母卻只有一個。
唯願時光盡頭,每個孩子都能少點兒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