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2日訊(高樹林 記者孫曉銳)隨著新春佳節的到來,亞布力林業局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大家伙扭著豐收的秧歌,唱著新年的贊歌,所到之處暖意融融。鄉親們拉著家常,高興地盤點著生活中的『驚喜』:醫院新政策解決了就醫難的大問題,社會救助為貧困群眾解決了『柴米油鹽』基本生活問題,『泥腿子』種植戶住進新樓房,大爺大娘跨進了體育健身館、文化宮跳起了健身舞,練起了太極劍……這一幕幕欣喜的變化無不彰顯著亞布力林業局職工群眾生活的幸福與美好。
『改善民生福祉』讓百姓生活更幸福
『真沒想到,林區的變化這麼大!』在南京回來過春節的大學生任思禹,看到亞布力林區的變化後發出由衷的感嘆。
近兩年,亞布力林業局著力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本著『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成果由群眾共享』的工作理念,有序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為群眾送上一份份『民生大禮包』。
經過近十年的林城建設,這個局先後投資上億元,建成了北山公園、文化廣場、河濱公園、體育健身館、工人文化宮、林區幼兒園等民生基礎工程,保證了職工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該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積極發揮生態移民作用,實行整場搬遷、佔補平衡,整場搬遷到中心林場或山下局址地區。居民以平房換樓房。對3個林場780多戶居民,進行了搬遷移民;2016年底,該局還根據林區部分無房居民情況,推出公租房入住優惠政策,使大部分低收入困難職工家庭住上公租房。如今,佔地1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多萬平方米,入住8000多戶的生態城鎮拔地而起。這個局為了更好地解決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難,按照國家標准匹配低保資金,低保金及時足額發放。該局還成立了老年人托養中心、勞動就業指導站、公益性崗位安置;加大無障礙改造,在街道兩側增設了盲道,貧困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達到100%。
『林區管理服務』讓百姓生活更舒心
『住的是乾淨明亮的樓房,辦啥事社區的工作人員、樓長就通知了,乾啥都方便。』告別低矮破舊的連脊平房,搬進樓房新居的張大媽話語裡掩不住喜悅之情。從土裡泥裡耕作生產的莊稼人華麗轉身為社區人,有了社區的幫忙,張大媽一家人沒有一點兒不適應的。
隨著林區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亞布力林業局立足於幸福百姓、化解群眾矛盾,深入推進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加強社區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建設,注力於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裡。不斷推進網格化管理,網絡化服務。網格化管理是對局址三個社區下設的9個居民委,劃分成若乾個網格,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居民管理無死角、全覆蓋。網絡化服務是將居民的基本信息全部錄入微機化管理,按照信息提供便民服務。該局還在就醫、就學、就業、社保等方面完善機制建設,最大限度地謀求百姓福祉。配套基礎設施,整合全局教育資源,投資2000萬元,建成一所高標准幼兒園,昇級改造了林區醫院、山上衛生所和老年公寓;投資2000多萬元完成了林城供熱、供水以及道路綠化、美化建設,建立了社會管理服務中心,供水、供電、供暖等社會公共職能和服務資源統一進社會綜合管理服務大廳。做到小事不走遠,大事不出局,形成全民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在該局便民服務的推動下,實現了組織在『一公裡內』建立、問題在『一公裡內』解決、活動在『一公裡內』開展、矛盾在『一公裡內』化解。
『文明林區創建』讓百姓生活更多彩
『一大早我就要參加太極劍的訓練,晚上還要跳廣場舞,這麻將真是沒時間玩了。』以前打麻將成癮的李大姐一邊跟著音樂一邊樂呵呵地說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這個局立足於文化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以文化帶動的方式深入開展文明林區創建活動……』
『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亮點,季季有特色,年年有精品』,亞布力林業局為職工群眾帶來了異彩紛呈的文化大餐,深受大家喜愛,閑暇之餘,很多職工都參加了自己感興趣的文體活動,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在文明林區創建主題活動中,深入開展』三德、三觀、四有』學習教育活動,在黨員乾部、職工群眾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全局形成了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廣大職工群眾的整體精神風貌有了顯著的提昇。林業局在主要街道兩側和文化廣場建了多個『道德銘石、道德二十四孝圖版,還在各基層單位辦公區醒目位置設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圖版』。一年多來,亞布力林業局相繼開展了『道德建設·溫暖百家』多項服務活動;適時開展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內容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定期開展了『牽手貧困生·圓你上學夢』助學活動,用身邊的事教育和感召身邊的人,引領人們崇尚道德模范、關注文明建設,通過宣傳和展示志願者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斷提昇職工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