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5日訊 華南城、萬達文旅城等一批投資超百億重大項目落戶,中船重工燃氣輪機、中航科工鈦產業基地、哈飛AC352直昇機等眾多填補國內空白的高端產業項目相繼投產,過去五年,哈爾濱市產業項目建設迎來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發展期,累計開工建設2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2821個,建成投產1951個,拉動實體產業不斷邁向中高端,產業轉型昇級取得可喜突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提高到1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1000億元,食品工業產值和旅游總收入跨入兩大千億級產業,為新一輪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引擎。
五年來,哈爾濱市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牽動全局、引領發展的『一號工程』。哈市提出,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一屆接著一屆抓,一任連著一任乾,把項目建設作為調結構、轉動能、促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夯實全面振興根基,打贏新一輪老工業基地振興攻堅戰。
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哈爾濱市科學編制了『4+6+1』產業發展規劃,精准定位各區縣(市)主導產業和園區功能,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產業建設格局。堅持以創新驅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哈市采取政校企共同參股和股權激勵模式,組建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哈爾濱市食品產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攜手哈工大等大學大所創建六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累計轉化成果2324個。實施科技創業三年行動計劃,新增科技型企業2075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2家,安天科技、哈工大機器人等高技術企業成為行業龍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初步形成,讓哈爾濱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並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
過去五年,哈爾濱市累計投入產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30億元,提昇產業承載和集聚功能。哈爾濱經開區、高新區、利民開發區和賓西開發區已初步形成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現代包裝、大數據等產業集群。巴彥等4個縣域工業園區晉昇為省級開發區。同時,不斷提昇招商引資力度,累計引進開工產業項目2036個,實際使用內資7525億元、外資131億美元,分別是上個五年的3.6倍和4.2倍。為助推實體產業加速發展,哈爾濱市強化保障要素供給,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五年來,在境內外新上市、掛牌企業達62家,累計發行企業債券72.9億元,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39.8億元,市企業信用融資擔保服務中心擔保額達616億元,市政府創投引導資金撬動社會出資38億元,成為全國創業融資排行榜東北地區唯一上榜城市。
過去五年,哈市共引進各類產業發展急需人纔8000餘人,新增用地規模111平方公裡,更好地滿足了產業建設需求。不斷創優發展環境,哈市出臺了穩增長促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民間投資等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實施產業項目全周期管理和全過程服務,累計幫助企業解決難題670件,為企業減稅降費超過70億元。
抓實項目建設帶動實體經濟發展,2016年哈爾濱市GDP首次突破6000億元大關。
未來五年,哈爾濱市將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紮實做好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著重在工業擴量昇級、服務業提質增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牽動性產業項目和關鍵性改革措施,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力爭用五年時間,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到6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比重大幅提昇,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跨入千億級產業行列,汽車、民用航空、燃氣輪機、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材料及3D打印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積極爭創國家『中國制造2025』示范城市,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強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東安汽車D系列發動機、哈電集團核主泵機組等80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推動長安福特汽車、哈鍋生產基地等項目盡快投產見效。主動適應食品消費昇級新趨勢,重點抓好哈工大中奧花青素、百威英博啤酒二期等項目建設,推動食品工業加速向2000億元產業邁進。圍繞搶佔新產業和新業態競爭高地,積極推進中國移動數據中心、聖泰生物制藥、中博新能源、中大路橋裝配式建築等重點項目建設提速。主動承接央企技術外溢,合作盤活閑置資源,突出抓好東輕鋁鎂合金產業園、哈飛直昇機等37個與央企合作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