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
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纔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准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准備面食了。在過去,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面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面,准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