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跟隨值班工人在巡檢。
黑龍江日報1月28日訊 除夕夜,當每個家庭歡樂團聚時,保障居民暖屋子的供熱職工,卻仍然堅守在鍋爐旁、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巡線路上。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換來千家萬戶的溫暖舒適與喜慶歡樂。27日,除夕夜,記者走進哈爾濱市供熱第一線——捷能熱力電站公司松北供熱中心鍋爐運營班。
鍋爐運營工作室乾淨整潔,牆邊是一排大屏幕,每個顯示屏上的綠色數據不時發生著變化。4名值班人員坐在屏幕前時刻注意觀察變化的數據。一扇玻璃窗,把鍋爐和運營室隔開,鍋爐的工作數據都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此時,正有4臺鍋爐在運營。
『我們根據天氣情況,每天都調整鍋爐和管網的運營數據,以保證供熱區域的溫度平衡。』正在關注屏幕數據變化的鍋爐運營班長王紅衛告訴記者。
王紅衛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今天天氣預報是零下9攝氏度到零下21攝氏度,我們相應地把一次管網的出水溫度調整為86度以上,回水溫度調整為50度以下。這個溫度差越大,說明居民享受到的熱量越多。現在這個溫度差可以保證居民家平均溫度達到20多度。如果有故障,屏幕會顯示警告信息和聲音。』
記者近距離看到,供熱運營的大屏幕上正顯示供熱一次管網的出水溫度為86.2度,回水溫度為49.9度。其他數據都呈現綠色,表明鍋爐和管網一切運營正常。
值班長李福軍告訴記者,鍋爐運營有巡檢制度和路徑,主要保證鍋爐的安全運行,每兩個小時巡檢一遍,值班人員輪流巡查。鍋爐工人都配有對講機,每次巡檢都是一個人,帶上手電筒,從一層鍋爐底座到鍋爐上部,都要巡檢到。白天巡檢大約需20分鍾,晚上由於光線不好費時長,需要比白天多一倍多的時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值班工人輪流一次次地圍繞著鍋爐上上下下地巡檢。記者隨著值班工人張菊生沿巡檢路線走了一次。在三樓的鍋爐燃燒檢查孔,記者看到封閉的管道透明口裡,鍋爐燃燒發出桔黃色的火焰,不時向上衝。『在這裡檢查看的是鍋爐燃燒是否充分,因為煤是在爐膛空中燃燒的。』張菊生告訴記者。
在一樓的冷除渣機旁,記者看到整個除渣管道一直是通紅的,接近除渣機接口的位置還不時地有火苗噴出,一米多遠的距離都烤人。張菊生告訴記者,除渣機有一層專門儲涼水,為上千度的煤渣降溫。他啟動手柄,滾燙的煤渣像鐵水一樣流出,瞬間烤人冒大汗。
盡管值班室外鞭炮齊鳴,但值班室內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一絲不苟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食堂送來了熱氣騰騰的年夜餃子,有韭菜雞蛋餡的、三鮮餡的、芹菜肉的、白菜肉的等五六種餡,但值班工人不敢有絲毫怠慢,他們邊吃餃子,邊看著大屏幕,一頓年夜飯就這樣安靜而匆忙地完成了。
『我們每年都這樣過,成習慣了。只有下班了,工作的神經纔能放松。我們這個供熱中心供熱面積800多萬平方米,數萬戶居民。辛苦我一人,溫暖千萬家,這是我們供熱人心甘情願的奉獻。』松北供熱中心主任賀振方由衷地說。
家住道裡區的值班工人陳曉雷告訴記者,自己結婚3年,3個春節都是在值班崗位上度過的。『誰能不想春節親人團聚,但選擇了這份沒有節假日的職業,就意味著必須付出,擔起這份責任,為了保千家萬戶的暖屋子,再辛苦也願意。』
在供熱崗位工作18年的工人姚洪生深有感觸,現在的工作條件與過去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現在鍋爐都是全自動化運行,從上煤、燒爐,到除渣,全是封閉運行,已不再是一身泥土一身灰了。大家能在乾淨的環境裡高興地吃年夜餃子,已經非常滿足了。
據了解,捷能熱力電站公司負責松北區供熱1860萬平方米,有300名職工春節工作在崗位。單位為春節工作人員安排了豐盛的伙食,不但有年夜餃子送到崗位,每頓還有4個菜。
當漫天煙花、鞭炮聲不斷的時候,當每個家庭親朋相聚把酒言歡之時,供熱職工們兢兢業業地在自己的崗位上,保障著千家萬戶的暖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