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從登門拜年到微信拜年 看春節拜年方式『進化史』
2017-01-28 15:45: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8日訊(記者 孫嵐)『祝大家2017年新春快樂,心想事成!』『滴』的一聲,哈爾濱市民小郝的手機上收到遠在南方親人發來的短視頻祝福,這種自己錄制的短視頻祝福,帶來的是親人熟悉的鄉音和濃濃的思念。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圖片、語音和視頻等方式拜年,贈送新年賀卡或者用短信發送祝福的人似乎成為少數。其實,這些傳統的拜年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一點點發生變化。

  傳統拜年:文化中重要的一種禮節

  『小時候,每年初一的早晨便開始馬不停蹄去拜年,拜親友拜街坊拜鄰居。初二初三去姥姥家舅舅家,初四初五去姑姑家叔叔家。不誇張的說,除三十在家吃頓團圓飯,剩下的時間,不是去拜年,就是去拜年的路上。』市民小郝說。『後來出現來了賀卡拜年,比如住的遠一點的親友,不能親自登門拜年,可以在年前寫一封賀卡,送上祝福,也會有一種「見字如面」的濃濃親情感。』

  『其實我最難忘的賀卡,是剛上大學收到的賀卡,高中畢業各奔東西的同學們郵寄過來的賀卡,我至今還都保存著。』市民小丁笑著說。

  電話、短信拜年:一聲『過年好』是溫暖回憶

  到了八十年代,有人家裡安裝上了座機,給千裡之外的親朋好友打一個電話拜個年,道一聲『過年好』,若乾年後回想起來,依舊很溫暖很甜蜜。『我的祖籍是山東,那邊有很多親戚,每到過年,我的父親就會翻開電話本,給遠方的親人打電話。』小丁說。『那時候的我還很小,只是懵懂著聽著父輩用山東話拜年。』

  九十年代,短信出現了,相信很多人都曾經對某些手機短信印象深刻,遇到一條好短信,那真是『滿天飛』。但也有尷尬的時候,小郝告訴記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我看到一條短信內容很好,也沒細看就轉發給其他人,結果轉完纔發現,裡面的名字都沒改就轉過去了,鬧了不少笑話。』

  微信、視頻拜年:網絡拜年已成常態

  如今,大部分人開始用微信拜年,搶紅包、送紅包,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曬自己收到的紅包。小郝今年就收到了遠在南方的親人發來的短視頻祝福,她說:『這種通過親手制作的動態「表情」感覺萌萌的,特別好玩。』小丁同樣表示,『微信已經超越了短信,在展現的內容上也更加生動。』小丁說,『更方便的是,這些內容都可以快速完整地保存下來。』

  拜年方式多種選擇心意傳達不會改變

  小郝說:『現在過年拜年的方式越來越豐富,朋友和同事之間有發紅包的,有發微信的,也有錄制短視頻的。不過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是通過網絡拜年,今年我只收到一條拜年的短信。』

  小丁表示,人們的拜年方式發生了太大變化,從賀卡到電話,從短信到微信,拜年方式的變遷見證了時代的發展。只要親情在,無論是什麼方式,都承載了親人之間的感恩和祝福。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2017歡歡喜喜過大年

【專題】新春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