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富錦綠色食品產業園 『黑土綠谷』強勢崛起
2017-02-04 09:1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冬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4日訊 2016年11月16日,一列滿載著50個集裝箱優質玉米淀粉的列車緩緩開動,富錦綠色產業園沒有鐵路專用線由此成為歷史。園區鐵路專用線近期運送能力220萬噸,遠期發運能力將達到500萬噸。項目從建設到開通只用了短短4個月,大大提前了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的時間,也為企業後續拓展國內外市場佔得了先機。

  在園區發展日漸舒展的新畫卷中,鐵路僅僅是亮眼的一筆。自2005年建設以來,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24.41億元。在600公頃范圍內已實現『五通一平』,還先後建成了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供水廠日供水能力達到3萬噸;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2.5萬噸;垃圾處理廠日處理垃圾能力195噸。

  曾連續12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的富錦市,農業是產業結構的大塊頭兒。圍繞資源優勢,富錦市建立綠色食品產業園,將園區發展重點定位在『米、豆、肉、飲、酒、蔬』六大產業集群,打造『黑土綠谷』,建成三江平原綠色食品加工中心和物流基地,成為全省領先、國內外馳名的國際綠色食品產業園。

  目前,產業園共有包括富錦象嶼金谷農產、黑龍江金瑪農業、黑龍江綠谷酒業、黑龍江錦稻農業、黑龍江純中純飲品等25家企業入駐,2016年實現產值38.8億元,稅收1.85億元。聚集與滲透上中下游、降低綜合配套成本、拉長產業鏈條、培育優勢支柱產業,從可持續發展中鍛造生命力,增值潛力進一步拉大。

  其中,富錦『象嶼』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准化樣本的成功實踐不斷刷新著人們的期待和想象:產業鏈上游搭建綜合化種植服務平臺。通過為農業生產提供生產資料和資金支持及以土地入股分紅等多種方式,與農戶及合作社開展合作種植,形成以銷帶產、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格局。中游聚焦現代化『大糧倉』。目前345萬噸糧食倉儲能力位居國內首位,未來500萬噸倉儲能力達到後,亞洲最大單體倉儲庫容的地位不可撼動。下游走向深加工的廣闊空間。建設200萬噸糧食深加工項目,把富錦市及周邊地區的玉米生產、加工銷售環節有機結合,打造玉米全鏈條加工轉化平臺。糧食收購旺季就是『象嶼』沸騰的日子。200公裡糧食收購半徑,日接收糧食最高峰超7萬噸,日送糧車輛高峰時達1500多臺,幾條公路線上的車隊成龍拉動了交通物流業向富錦集聚。

  記者在金瑪安全食品工業園區現代稻谷加工廠看到了『高大上』的先進設備。打造『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現代服務主體+渠道客戶』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目標鎖定在全產業鏈增值平臺上。『金瑪』在質量溯源上做到了『一馬當先』。通過種植基地和生產基地的視頻聯網、大數據分析、實時監控等環節,實現過程管理、數據記錄與分析、質量可追溯。按照這一標准種植、生產,保證了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綠色安全。通過歐盟SGS檢測,金瑪農業集團是中國米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通過SGS產品農殘及重金屬等指標進行檢測的企業,416項指標全部達到並優於歐盟標准。金瑪農業集團富錦公司總經理劉安君說:『公司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與當地的東北合作社簽訂收購訂單,高出市場標准價格收購,水稻達到加工條件後成本為3.8元每公斤,這批水稻收購可產生年銷售額在1億元左右,社員增收板上釘釘的事。』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