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4日訊(記者 許俊鵬)記者從4日召開的全國春管春耕暨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今年,黑龍江省繼續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全力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由過去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全省在去年調減玉米1900多萬畝的基礎上,今年將發展蔬菜、鮮食玉米等特色作物1000萬畝。減少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當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會議現場。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自去年年底,我省各級涉農部門積極引導廣大農民自願主動調結構、闖市場。當前,正積極組織農資貨源,協調金融部門加快放貸,確保3月底前完成春耕物資下擺和農機具檢修。通過政策引導、典型示范、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等多種有效措施,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繼續調減四、五積溫帶等非優勢區玉米,恢復北部地區麥豆種植,增加農牧結合區青貯玉米和飼草作物。初步統計,今年全省種植結構在去年『一減七增』的基礎上,優質食用大豆發展到5100萬畝,增加420萬畝;蔬菜等經濟作物達到1040萬畝,增加155萬畝;雜糧雜豆達到700萬畝,增加100萬畝;飼草飼料作物發展到200萬畝,增加70萬畝;馬鈴薯發展到360萬畝,增加50萬畝。
同時,我省還深入開展農業競爭力提昇科技行動,推進創新驅動,確保種出標准、調出質量、增加效益。並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和創業園為載體,抓加工、促銷售,延長產業鏈,提昇價值鏈,拓展結構調整的路徑和空間。在原有19個國家、省級綠色食品標准化產業園區基礎上,再新打造一批高標准綠色蔬菜、食用大豆、優質稻米等產業園區。組織好北京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上海和深圳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產品展銷會後,繼續開展好農產品促銷活動,把生產訂單落實到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全省農業產業化基地面積超過1億畝。加快互聯網+高標准綠色有機示范基地建設,建設示范基地1300個、面積300萬畝,打造引領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