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黑龍江富錦農業結構調整增減有序 這裡的農民緣何改種大豆
2017-02-05 08:56:21 來源:人民網  作者:柯仲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人民網2月5日訊『2016年轉種大豆的效益還不錯,算上補貼,1?地得收入14000多元!基本和2015年種玉米的時候持平。』『這效益真不賴!今年呢?大豆還種嗎?還有其他計劃嗎?』『今年還要看市場,啥賺錢就種啥,不能讓社員們虧著。目前初步考察了高粱,和一家酒廠接洽著呢!』……來到黑龍江省富錦市時,已是數九寒天,但福來谷物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霍維寶和景志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呂金鵬的幾句話,讓人聽著熱乎,來之前的疑慮也一下打消了:減玉米、種大豆,農民兄弟的錢袋子受影響了嗎?

  玉米價格下降,種植面積調減,農民怎麼辦?

  玉米不好使,就種豆子!

  2016年,對於若乾年後的霍維寶和呂金鵬來說,肯定是個『分水嶺』。這一年的改變,打破了他們慣常的生活軌跡。這一年,全國范圍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針對東北四省區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發生了重大調整,變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機制一變,等於將原先都『跑』向國家糧倉的玉米,一下子『拽』到了市場上,再加上國內外玉米價格長期倒掛,玉米價格嚴重下滑。

  『2016年初俺們就感覺到政策可能會變了。』霍維寶說,『原先都跟一家糧企簽玉米收購合同,2016年年初的時候,他們一下子都不簽了。』『對對對!』在旁的呂金鵬說,『企業嗅覺靈得很!』玉米價格的變化,讓兩位理事長愁得很。原先種玉米,國家收儲價格有保障。現在政策變化了,種啥纔能讓社員們的錢袋子繼續鼓下去呢?

  『既然種玉米鐵定賠,俺們就在政府幫助下種起了豆子。』霍維寶嘮起了他們如何轉種大豆的事。

  2016年初,面對玉米臨儲政策的調整,意識到玉米的銷售效益難以保證,富錦市及時調整、調優種植結構,主線便是『一減三增』——減玉米、增水稻、增大豆、增經濟作物。『由於水稻仍執行保護價收購,大豆仍執行目標價格,兩大作物市場預期較好。所以我們就鼓勵農民往大豆上轉。2016年全市玉米調減40萬畝,降至230萬畝,同比減少14.8%;水稻增加22萬畝,達到252萬畝,同比增加9.5%;大豆增加13萬畝,達到75萬畝,同比增加21%;薯類增加2萬畝,達到3萬畝;雜糧雜豆及經濟作物增加3萬畝,達到8.6萬畝。』富錦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大力推動大豆往高蛋白上調、玉米往專品種上調、水稻往適口性上調,通過提昇農產品品質,保證農民收入穩定提昇。』

  『政府領著頭,俺們也就趁勢趕上趟了。』呂金鵬說,在政府的鼓勵下,他們開始琢磨種大豆的事兒,『政府還給牽線搭橋,幫著和一家走高端路線的大糧企建立了聯系。』

  霍維寶所在的福來村和呂金鵬所在的拾房村緊鄰,自然,兩家合作社的土地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霍維寶說:『兩家合作社的土地都挨著,一共10700畝,2016年兩家共調整了5500畝出來種大豆。』

  『這5500畝,搞的都是訂單式種植。收購價能比市場價高上一些。』說這話時,呂金鵬美滋滋的,『現在看來是轉對了!』

  發揮合作社優勢,實施『三減』化種植

  換了豆子,鼓了錢袋子

  蔡景志是景志玉米專業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員。他說,雖然2016年玉米市場不好,但是因為合作社及時轉種了高品質的豆漿豆,所以他們的收入沒受什麼影響。『加入合作社後,收入怎麼也得比以前自個兒乾的時候翻番。』蔡景志說。

  順著蔡景志的話,霍維寶回憶起了合作社初期的事兒:『別看這5500畝大豆2016年效益不錯,要是當初合作社基礎沒打好,指不定也賠呢。』

  霍維寶說,2013年,他牽頭組建了合作社。但一開始大家的積極性也不太高,從2013年到2015年,一直只有18戶社員,入社土地僅有700多畝。近5000畝的流轉土地,讓合作社在每年備耕時遭遇很大的現金壓力。

  『2016年初發生了變化。』霍維寶說,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勢頭越來越好,沒入社的農戶也看到了前景,社員一下子增加到了64戶,流轉土地的面積也下降到了2300多畝,成本一下子就降了許多。

  『你說要是一家一戶的,人家大企業願意跟你合作嗎?政府再幫忙也是白瞎。』呂金鵬說,合作社搞起來之後,有了大規模的土地種植基礎,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種子化肥的成本降了、大型農機作業提高了效率、作物產量也增加了。『農民把土地交給了合作社,很多都上外面打工去了,這又是一個增收的地方。』呂金鵬說。

  『有了這些優勢,再加上政府幫我們對接,收益就有保證了。你看,這就是按訂單要求種的高品質的豆漿豆。』呂金鵬說著,拿出了合作社和大糧企簽的合同。雖然只有薄薄幾頁紙,但規定不可謂不細——種什麼品種、水分標准、雜質含量、純糧率、蛋白質含量、蟲蝕率……『只要達不到約定的標准,就會按比例降低收購價。』呂金鵬說,『這也是倒逼俺們把大豆種得更好,提昇產品的競爭力。』

  『他們這兩家2016年種大豆效益好,還有一個大背景。』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站站長張明秀介紹,2015年以來,富錦市大力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三減』工程,發展品質農業。張明秀說,兩個合作社的5500畝地也納入富錦市『三減』范圍,該地塊每畝總施肥量減幅達11.8%,每畝的除草劑用量減幅達22%。『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這5500畝大豆不僅沒有因為「三減」而降低產量,反而每畝節約了8元的成本。大豆也因為更加生態,提昇了產品價格。』張明秀說,從全市范圍內看,通過『三減』降成本,通過訂單農業促增收,一增一減,畝均增效35元,僅訂單農業一項就幫助農民增收2000餘萬元。

  農民市場意識增強,政府牽線搭橋助力

  俺們現在是職業農民

  『剛開始那段,他們喊我理事長,我還挺別扭。我說我一個種地的,給我掛上理事長那麼大的帽子乾啥?』霍維寶說,雖然自己牽頭組建了合作社,但是實際上還沒有很充足的市場准備和成本意識。通過不斷實踐,經過市裡、鎮裡組織的培訓和考察,『感覺慢慢有了。特別是2016年玉米臨儲政策取消後改種大豆,對我的衝擊很大。那麼多社員跟著你,你得負起這個責任來,你得提收益、降成本。俺們現在就是職業農民。』霍維寶指著合作社的營業執照,強調自己的職責。

  對此,張明秀深有體會。自打這兩個合作社成立起,張明秀就是他們的技術顧問。『原先種玉米的時候,大家伙兒都輕車熟路了。』張明秀說,可2016年開始種大豆,『他們兩個理事長,早早就問我了,要選什麼品種、什麼種子和肥料價格便宜又好用。』說明玉米臨儲政策的取消,讓他們意識到以後只有更加貼近市場、降低成本,纔能獲得更好的收益。

  實際上,隨著農民市場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種植高品質農產品的願望越強烈,政府的積極幫襯就顯得更加重要。

  『以承包經營權為抵押,富錦對信譽好的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實行利率優惠,一共為農戶貸款5.5億元,讓他們更加有底氣。』富錦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發展訂單式農業倒逼農民增強市場意識、提昇產品質量外,富錦還積極挖掘『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潛力,通過打造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互聯網+農業』示范基地、擴大質量安全追溯范圍以及積極推進品牌建設,讓互聯網在農業生產的種、加、儲、運、銷等各環節發揮全鏈條作用,改善農產品品質、拓展市場銷售渠道,增加農民的市場意識和競爭力。

  『由於有些社員還對玉米的收購價格有期待,所以我們合作社2016年還有140?地沒能轉種大豆。』霍維寶說,『2016年的玉米價格大幅跳水,對他們觸動肯定很大,2017年我們合作社的種植結構調整應該會更加徹底。到時,也希望通過融入接觸市場,能讓社員們明白,入了合作社並不是進了保險箱。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纔是合作社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