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7日訊 日前,當記者來到黑龍江安瑞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三區項目車間時,人機緊張有序高速運轉所昇騰起的熱度,與冬日的冷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記者了解到,這個剛剛投產一個多月的項目,目前每天MTBE(甲基叔丁基醚)的產能就已達600~900噸。工作人員『三班倒』,24小時進行監控、巡檢,並根據生產情況隨時進行方案調整、制定新的生產計劃。這樣火熱的生產場面在安達市高新化工新材料產業園(以下簡稱安達高新園區)隨處可見。該產業園已入駐的72家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已達30家,園區安置直接就業崗位9300個,拉動就業2萬多人。2016年1月,該園區通過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的評審,被國家工信部正式授予『化工新材料·黑龍江安達』示范基地稱號。從啟動建設到躋身『國字號』,只用不到五年時間,安達高新園區就讓一片荒蕪的鹽鹼地變成了企業紮根發展的熱土。
借『東風』深挖原字號優勢
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是我省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也是安達高新園區所在地安達開發區誕生的契機。從無到有,經過數年發展,總規劃面積85平方公裡的安達開發區形成了項目集群集聚、產業高新高端的發展格局,其中油氣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發展尤為迅速,成為全市產業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和市域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
2011年4月,隨著全省石化產業園區建設座談會在安達召開,安達高新園區應運而生。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裡,重點打造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化工材料以及關聯產業。這樣的精准定位成為園區發展的堅實基石。(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安達高新園區成為全國規劃面積最大的高新化工新材料產業園,也是全省21個重點園區之一。
去年以來,借助毗鄰大慶的優勢,安達高新園區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深度開發『原字號』,不斷加強與大慶石化企業在產業鏈條上的銜接及配套項目建設,扶持和引導安瑞佳等石化企業強力發展,引入並建設興達化工產業園項目,助力高新化工新材料產業在園區集聚。
托『龍頭』帶動新產業集聚
已下轄7個子公司,擁有員工1600多人的黑龍江安瑞佳集團是在安達高新園區成長起來的行業龍頭企業。從最初的物流運輸企業發展到今日集化工生產、經貿物流、新材料研發生產於一體的大型集團企業,安瑞佳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最大的C4生產加工基地、芳構化生產基地和危貨物流運輸基地。安瑞佳化工專屬園區開工建設後,該公司更成了引領安達化工產業向高端集約化發展的『領頭羊』。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引進的美國UOP公司異丁烷脫氫專利技術,填補了國內石化產業技術空白;與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40萬噸碳四深加工項目正在全力推進,投產後預計年可實現產值13億元。全部項目投產後,安瑞佳公司年加工液化氣能力預計將達到180萬噸,年生產MTBE產品41萬噸、烷烴產品100萬噸,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
以全省產業項目建設三年攻堅戰為契機,安達高新園區通過以商招商、環境招商,著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放大項目集聚效應。無論是已在園區安家落戶的安瑞佳化工、迪龍制藥、豪運化工、泰納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還是正組織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信維源化工等企業,都不斷提昇著園區產業的吸附力。
重『雙創』提昇科技驅動力
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始終是安達高新園區的發展理念。園區內的黑龍江泰納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擁有2項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生產的D-雙氫苯甘氨酸甲基鄧鈉鹽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70%。黑龍江信維源化工有限公司驅油用重烷基苯磺酸鹽正式進入大慶石油公司采購市場。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通過引進牡丹江友博制藥控股而實現間接上市,增加了企業盈利能力。安達市天翼鍛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從油田機械向城市智能吊式停車系統生產轉型……如今在安達高新園區內,已有25家企業獲得授權專利189項。
依托園區這個大舞臺,『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也在這裡興起。2014年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該園區安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已孵化畢業企業30餘家。為提昇科技服務對產業項目發展的支橕能力,園區還與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簽署了區縣工作服務站工作任務委托協議,成為全省第一個以孵化器形式成立的科技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工作服務站。
通過全面加強園區基礎配套,大力推進園區提檔昇級和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著力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轉變、從『重建輕管』向『建管並重』轉變,安達高新園區實現了向綜合實力強、投資環境優、輻射帶動力大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完美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