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棚室蔬菜生產得到快速發展。李賀 姚建平攝
黑龍江日報2月7日訊 進入冬季以來,為加快農民餘糧外運銷售進度,齊齊哈爾市糧食部門與鐵路部門建立協調機制,鐵路部門確定三個戰略裝車點、六個大小編組站,將全市38戶重點糧食運輸企業和大戶納入其中,形成鐵路與地方糧食運輸企業緊密聯合協同機制,確保了全市糧食外運有序進行。
剛剛過去的2016年,齊齊哈爾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業重點產業,深化農村配套改革,全面促進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調整農業結構 農民人均收入持續增長
作為農業大市,齊齊哈爾市針對國家玉米收儲政策調整,采取加強宣傳引導、注重典型示范、合作組織帶動、龍頭企業牽動等措施,引導農民向高效、綠色上調整種植結構,主要作物呈現『一減三增』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市調減玉米293.7萬畝,增加大豆229.2萬畝、水稻8.5萬畝、雜糧雜豆36.4萬畝。以『兩牛一豬』為重點,大力發展標准化規模養殖,全市新建存欄300頭奶牛養殖場265個單元,新增萬頭奶牛養殖場3個,標准化規模養殖奶牛存欄量達到21.5萬頭;建設出欄300頭肉牛養殖場129個單元,新增出欄5000頭肉牛養殖場2個,新增龍江雪牛改良牛1.5萬頭;建設出欄3000頭生豬養殖場353個單元,新增出欄100萬頭生豬養殖場1個。飛鶴乳業已在全市八個縣區建立養殖基地,恆陽集團在訥河、富裕建設規模養殖場,元盛集團在六個縣區建立擴繁基地。發展林果經濟、林下經濟和種苗產業,營造特色經濟林1.3萬畝,紅松嫁接、甜仁杏嫁接共44.1萬株,林下中草藥1.3萬畝。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達到41.4萬畝,佔總養殖面積的38.5%,開展漁業增殖放流500萬尾,促進了自然漁業可持續發展。
農民人均收入持續增長。在政策調整、農業受災、市場變化等多重壓力下,通過發展優質高效種植業、規模養殖業,推進農業產業項目建設,實施產業扶貧,開展農民創業創新,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3元,同比增長6.9%。

有機綠色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李賀 姚建平 攝
發展重點產業 全面推進農業基礎建設
雞年春節來臨,在齊齊哈爾市梅裡斯區前平村大偉蘑菇合作社,社員們正將新采摘的蘑菇裝箱准備外運銷售。合作社利用溫室大棚的優勢與特點,反季節培養平菇,銷售十分火爆,每天可生產平菇2000斤,主要銷往哈爾濱、滿洲裡、加格達奇等地。
齊齊哈爾市加快推進農業重點產業建設,在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和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食品加工產業全市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243戶,預計加工原料1200萬噸,產值達到500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推進食品加工產業項目26個,完成投資15.3億元;馬鈴薯產業全市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16戶,加工馬鈴薯90萬噸,產值達到25.7億元,上繳稅金7000萬元。成立齊齊哈爾市興佳馬鈴薯種業集團公司,全市生產脫毒種薯原原種1.42億粒,建設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36.1萬畝,生產原一原二代種薯63.2萬噸;現代畜牧產業推進重點項目49個,完成投資37億元,其中畜產品加工項目20個,新增畜禽屠宰加工能力600萬頭(只)。
強化推進農業基礎建設,全市現代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316個,建成10個農機指揮中心平臺,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全市爭取10大類27個水利工程項目,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77萬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5.5萬畝。全市建設縣、鄉、村三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1544個、面積12.91萬畝,全面推進化肥、化學農藥、化學除草劑使用量。農業綜合開發堅持圍繞優勢特色謀劃項目,重點扶持現代中藥、馬鈴薯和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三大產業發展。
良好政策驅動 農村綜合改革成效顯著
齊齊哈爾市通過典型帶動、政策驅動、企業撬動、考核促動等措施,推動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向前發展。全市各類合作社達到5709個,組建聯合社達到37個。全市新建『五個中心』26個、『七個平臺』42個。農資服務公司發展到3015戶,強化16個農技推廣中心、124個鄉級指導站和181個畜牧服務機構。同時,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54處萬畝以上灌區、140處中小型水庫體制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實現了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護到位。
全市積極推進玉米市場化購銷,廣泛開展產銷合作,與省外40餘戶企業簽訂購銷協議近160萬噸。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實現利潤6億元,同比增長157.5%;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增加儲糧能力107萬噸,全市智能化倉儲能力新增25.3萬噸。開展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試點,以成立供銷新農民合作協會為載體,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拓展服務領域。全市還積極推進金融創新,研究制定『惠農貸』精准扶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辦法,累計投放各類扶貧貸款5.61億元,帶動11029戶貧困戶脫貧;累計投放新型農業主體貸款18.82億元,有力助推了全市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