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將愛與溫暖灑向黑土地 2016"感動龍江"年度人物綜述
2017-02-08 08:3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8日訊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文明友善、積極向上的故事,令人們爭相傳頌;總有一群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人物,讓人們無比欽佩;總有一種潤物無聲、直指人心的崇高精神,令人們為之動容。

  前不久,由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2016『感動龍江』年度人物(群體)正式揭曉。

  雖然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舉手投足間傳遞出的正能量,卻猶如冬日暖陽,和煦溫潤,撫慰人心,溫暖龍江。

  大國工匠知識報國

  有一種撼動心靈的感動,卻深水無聲,蘊藏於默默無聞的平日工作之中。

  一部迄今為止收詞最全、篇幅最大的《新時代俄漢詳解大詞典》融進了一代人的汗水與心血,並將為中俄兩國的科技文化交往發揮重要的橋梁作用。而完成這一曠世巨著的人們竟是平均年齡70歲的黑龍江大學《新時代俄漢詳解大詞典》編寫團隊。

  他們從1975年開始編寫《新時代俄漢詳解大詞典》,40載辭書情緣,訴不盡編寫艱辛;杖國之年潛心科研,道不盡為國情懷。一代大師,老驥伏櫪,盡顯風骨。

  本該是在家含飴弄孫的年紀,卻仍然潛心編寫。他們當中的一位老人去世前曾說:『如果我見不到大詞典編成,希望你們把出版的大詞典放在我的遺像前。』

  當《新時代俄漢詳解大詞典》面世的時候,這些老人們熱淚盈眶:『我們就是想做成一件想做的事情,無怨無悔。』

  知識報國,沒有轟轟烈烈的勞動場面,但他們每天都在書桌旁、實驗室裡靜靜地辛勤耕耘。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夫妻馬晶和譚立英,投身衛星激光通信技術研究,20載辛勤耕耘,飢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忠誠踐行航天夢。

  馬晶和譚立英團隊完成的『星地激光鏈路通信試驗』,是我國衛星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標志著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航天高技術尖端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他們平時每天3點鍾就起來寫文件寫報告,非常忙碌,節假日也多半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們克服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難。談及紮根祖國、忘我工作的原動力時,這對伉儷淡然一笑:『月是故鄉明,我們想為國家做點事,我們的事業在中國。』

  慈母情懷愛灑人間

  人到中年,她至今沒有出嫁,卻已成為22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的媽媽。

  她叫韓春梅,是齊齊哈爾市SOS兒童村的『最美媽媽』,為兒童村裡的孤兒們,她已經默默地堅守和奉獻了20多年。她將青春年華化作雨露,滋潤和哺育孩子們健康成長。

  韓春梅26歲進入齊齊哈爾SOS兒童村工作,本該是憧憬結婚的年齡,她卻選擇了做一名職業媽媽。她告訴記者:『自己父母去世的早,所以知道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的滋味,看到這些孤兒,就很想照顧他們。我自己也很喜歡孩子,這些孩子需要人照顧,需要愛,後來跟孩子們也有感情了,就放不下了,他們真的成為了我的孩子。』

  『很累吧?』記者問。韓春梅回答:『在兒童村,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我都會接觸到,照顧他們生活還有他們的學習,說實話真的挺累的。但是看到孩子們的成績,感受到孩子們給予我的愛,讓我覺得非常幸福。』

  在入選2016『感動龍江』年度人物中,女性比例佔了大多數。在她們身上凸顯出女性特有的善良、細膩、溫柔的美德。

  七臺河特殊奧林匹克速滑隊公益教練員張傑就是這樣一位女性。這位當年的速滑世界冠軍,而今走下賽場開始了新的人生裡程,她要為智障兒童插上夢想的翅膀,讓他們在冰上飛揚。

  當記者問及『是什麼觸動你做一名特奧短道速滑公益教練呢?』她回答:『我過去工作中能夠接觸到這些弱勢群體的孩子。如果沒有專業的教練員來教他們,沒有先進的運動理念來幫助他們,他們不太會有實質性的飛躍。我想幫助他們,想讓他們今後能夠生活得更好更有價值。』

  如果說感動龍江人物是一幅壯美畫卷,那些當選女性的身影在這幅畫卷中顯得格外柔美。

  欣莉,黑龍江交通廣播總監、節目主持人。堅持做愛心媒體、責任媒體的踐行者,主旋律、正能量的傳播者。她倡議並組建的『交廣愛心車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公益活動,讓『愛心車隊』譽滿全國;她發起創辦的『愛心送考』活動已經成為龍江媒體中一個響亮品牌;個人出資幫助了數十位身處困境的聽眾,為聽眾解決各類問題萬餘件。

  『每一件活動都令我特別感動,我在感動別人的時候,首先要感動自己,別人能把自己的身後事交給我來辦理,是何等的信任;別人能因為我獲得愛,我是何等的幸福。我一直相信一句話:「最大的公益不是給予,而是帶動大多數人去表達愛和奉獻愛」,我做到了。』欣莉說。

  公僕之心情暖萬家

  一座偏遠的山村,因她把旅游業引進而富裕起來。她叫冷菊貞,現任雙鴨山市饒河縣小南河村駐村第一書記。這些年,冷菊貞用『政如農工,日夜思之』的工作態度,讓小南河的村民腰包裡裝進了青山綠水贏來的第一桶金。

  『小南河村民給了我人生最寶貴的一段經歷,有創業的艱辛,有小小的喜悅,還有對未來的憧憬。那是一種真實的、又帶著泥土味道的芬芳。』作為全省3492名駐村書記中的一員,冷菊貞最深的感觸就是,要想改變農民的腰包,就要先改變農民的思想,要改變農民的思想,就要首先贏得農民的信任,要贏得農民的信任,就要與農民相濡以沫。

  在這次當選的『感動龍江』人物中,一些公職人員的殷殷公僕情、拳拳愛民心,感動著無數人。

  在大慶市公安局鐵人分局社區,民警孫傑的名字家喻戶曉。

  轄區居民遇到啥事,第一反應不是撥打110,而是找孫傑,因為『找他准沒錯』。他的管區共有1500多戶,常住、暫住人口各半,人員流動大,且變換頻繁。然而,他對1500多戶家庭的情況了如指掌,能叫得出住在這裡的4500多人的名字。有100多戶人家把自家的備用鑰匙交給他來保管。

  從警35年來,跟他一批的戰友,有昇遷的,調動的,他卻選擇一直紮根社區。他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捨不得離開他們,能多做點就多做點。』

  白衣天使醫者仁心

  在2016年度感動龍江人物評選活動中,10位獲獎者中有3位是來自醫療衛生戰線的白衣天使。他們能夠脫穎而出,除了職業性質使然,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內心充滿了大愛。

  在山路崎嶇、偏僻遙遠的林場,她紮根深山,守護大山裡百姓的健康整整30年,成為大山深處百姓心中最溫暖的印記。她叫周雅傑,現任穆棱林業局楊木橋林場衛生所所長。

  當年,林場沒有全科醫生,職工和家屬生病時要坐拉木材的大車去城市看病,一折騰就是一整天,有些病因此而耽誤醫治。周雅傑通過自學考試,走上醫生崗位,每天背著藥箱奔走在林場群眾的家中,承受了許多苦和累。有人問她,為什麼要選擇紮根大山?她回答:『這裡的群眾非常需要我,我覺得在這裡最有價值。』周雅傑的選擇讓整座大山回蕩著『愛』的聲音。

  如果說治病救人是醫護人員的天職,那麼,他們的偉大之處在於不僅治病,還時刻不忘用愛去溫暖患者們的心。

  多年來,大慶眼科醫院堅持用愛心去溫暖每一個渴望光明的心靈,用常年義診抒寫醫者仁心。他們聯結龍江、西藏兩地情緣,將尖端技術送上高原。他們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將義診活動帶到偏遠山區,在行醫治病的路上演繹著一個又一個交織著幸福與淚水的故事。該醫院常年熱心公益事業,免費治療眼病患者30萬人次。

  白衣天使,行醫濟世。給予他人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雞西市盲人按摩師林曉菊自強不息、回報社會,歷經20年苦心磨礪,培育出4000名按摩技師,把中醫按摩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的生命綻放光芒。

  而今,當年的10平方米按摩診所已發展壯大為500多平方米的按摩醫院,擁有50多名按摩師,45張床位,為四面八方的患者解除病痛。這些年,林曉菊一直在為實現一個心願執著奮斗——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回首2016,那些蕩滌人心的故事,那些奉獻、拼搏的精神,將銘記我們的心間。展望2017,讓我們不忘初心,將溫暖與愛繼續灑向我們深愛的黑土地。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