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8日訊 日前,在綏化市青岡縣雙峰農業產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將一袋袋農產品裝車,准備發往全國各地。合作社理事長鄒繼峰說:『現在我們每天都能接到10個以上來自各地的電子訂單,通過線上銷售,我們合作社每年可增加銷售額30多萬元。』近年來,綏化市著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定向服務等舉措,引導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應用,開闢網上營銷渠道,實現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鼓勵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開辦特色網店,加強線上銷售,向互聯網要效益。
政府主導多渠道建設農產品電商平臺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原則,綏化把『互聯網+農產品營銷』作為全面提昇農產品流通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健全市場機制和功能、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益的重要突破口,列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切實加強對『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工作的組織領導,通過示范帶動、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等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整合資源建設電子商務網絡平臺,匯聚交流信息、展示銷售產品。
在青岡縣,縣政府與北京農信通集團合作實施的『互聯網+農業』工程將規劃建設『互聯網+玉米高產創建』、『互聯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互聯網+生態觀光現代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金融服務、『互聯網+精准扶貧』等六大應用體系。將該縣七大類360多種文化旅游產品和地方農特產品進行集中展示,並開通了『村級信息服務站』網絡平臺,將342種具有青岡本土特色的農產品『上線』銷售。
在上海,肇東白鵝互聯網商業眾籌論壇已成功舉辦兩次,通過積極開展農產品對外推介活動,肇東市已與阿裡巴巴、京東、淘寶網等電商企業對接合作,為電商與農業經營主體搭橋引線,把肇東優質農產品全面接軌互聯網,實現了由線下實體店向線上線下同步、由區域內向區域外、由省內向省外宣傳推介的轉型昇級。
多管齊下加快『互聯網+』進村入戶步伐
在綏化,通過充分發揮農業信息網、廣播、電視、報紙和鄉村信息服務站的宣傳推介作用,廣泛發布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有關知識和網上購銷的詳細流程,引導農民轉變傳統消費觀念,『互聯網+農產品營銷』進村入戶的步伐不斷加快。
綏棱縣泰禾糧油物流交易中心,可為半徑200公裡范圍內的糧食企業提供電子交易服務,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規避市場風險,已將縣內及慶安、海倫、北林等地的40家糧食加工企業錄入平臺,實現大米網上交易近萬噸。明水縣農民喬衛齊在淘寶開了一家名叫『對面小城』的網店,專門銷售明水的綠豆、黑豆、紅豆等雜糧,每日成交額3000元左右,產品銷售到了廣東、浙江、上海、北京、新疆等地,帶動周邊農民種植雜糧等農作物近千畝。
走進青岡『互聯網+』運營服務中心,文化展示、綜合辦公、電子商務展示、電子商務體驗、『互聯網+精准扶貧』展示、『互聯網+農業』綜合展示、農特產品和文化旅游產品展示等七個功能區令人耳目一新。作為該縣『互聯網+農業』工程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中心2015年12月30日正式啟動後,采用由黑龍江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運營的模式,全面發揮電商孵化、電商體驗、地方農特產品綜合信息管理及展示等多種復合功能。
加強培訓建立高素質人纔隊伍
為了更好地依托黑龍江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向公眾客戶、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單位和個人提供農產品買賣交易、農業信息和產品溯源等服務,綏化市多次邀請省聯通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有關人員進行平臺使用培訓。目前,已組織84家企業及合作社通過黑龍江省農業基礎信息采集系統入駐省電子商務平臺,其中北林區永安鎮鑫諾瓜菜種植合作社生產的蔬菜、安達紅星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奶酪、海倫市野泰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乾菜、青岡雙峰農業合作社生產的粘豆包因為質優價廉,都在省平臺的商城首頁上得到推廣。相關產品通過支付寶、銀聯卡和財富寶直接進行支付,實現了網上銷售。
為了更好推動『互聯網+農業』建設,綏化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有關電子商務的培訓課程和專題講座。全市『互聯網+農業』業務人員和高標准示范基地負責人及技術人員培訓班使1260名新型農業工作者收獲頗豐。明水縣先後邀請雲飛鶴舞公司、順豐黑龍江公司、北京新農商學院、淘寶大學的電商專家進行了8期電子商務大講堂培訓,培訓領導乾部、種植大戶、創業主體等各層面人員近10萬人次。
截至目前,綏化市已在淘寶、京東、1號店等知名網商平臺開設營銷店鋪2890個,實現農產品總交易量12.5萬噸,線上線下成交額10.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