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9日訊 近日,網傳『東北地區人口外流嚴重,每年淨遷出人口200餘萬』。而日前,省社科院發布藍皮書顯示,我省人口淨遷出規模正在減緩,五年來人口外流規模已減少近一半。
農民工是外流人口主體
據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2015年,全省平均每年外流人口約為6.92萬人,與2000-2010年十年間平均每年流出12.6萬人的規模相比,五年來人口外流規模已減少近一半。
從外流人口結構來看,農民工是外流務工經商的主體。2010年『六普』數據顯示,我省外流人口中43.69%是因為『務工經商』,到2016年這一數值上昇為80%,七年間因務工經商外流人口增加近1倍。從務工經商人員內部構成來看,農業戶口佔64.3%,即近2/3農民工是外流務工經商的主體,屬於城市化發展正常現象。
外流人口以30-39歲最多
藍皮書顯示,我省外流人口年輕化趨勢漸顯,從年齡結構看,2015年我省外流人口以30-39歲這一年齡段最多,佔32.6%。我省外流人口中位年齡比全國人口小1歲,比我省流入人口小2歲,比東北地區人口小6歲。我省外流人口的年齡層次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同時,我省高學歷人口流出比例增加。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被認定為高學歷,2015年,我省常住人口大專以上學歷為12.8%,而外流人口則為16.5%。
東北不是人口淨流出最突出地區
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田雨指出,從縱向看,最近五年與前十年相比,我省人口並沒有加速流失趨勢;從橫向看,中西部一些地區也出現了人口向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我省乃至東北地區也並不是人口淨流出最突出地區。人口流失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復雜,不能簡單定性其只有負面效應。目前,我省外流人口中6成多是農民工流出,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合理人口流動。因此,留住優質的勞動力和創新創業人纔,纔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和應對的真問題。
名詞解釋:
人口中位年齡是將全體人口按年齡大小排列,位於中點的那個人的年齡數值,用來反映人口的年老或年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