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0日訊 『咋都不曬美食了呢,肯定都在吃剩菜……』這是這幾天朋友圈裡很流行的段子。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農歷新年過後,牡丹江市很多家庭剩菜剩飯的現象非常普遍。對於處理這些剩菜剩飯的做法,有的家庭選擇一頓頓地熱著吃,而對於『實在是吃膩了』的家庭,只能是將這些美食倒進垃圾箱裡了,年後食物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
垃圾箱堆滿剩菜剩飯
『這幾天收的垃圾,幾乎都是剩菜剩飯。』昨日,一位在東五條路綠洲康城小區工作的垃圾清掃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據她講,大年初五、初六後,她在清理垃圾箱時就注意到,居民剩菜剩飯的垃圾突然增多了,『香腸、發霉變質的饅頭、整個的雞腿、半個肘子、剩大半瓶的飲料,甚至還有一箱已腐爛的進口水果,看著真是心疼。』
隨後,記者走訪了牡丹江市一些居民小區,通過對小區清掃員的采訪,發現年後垃圾箱裡堆積剩菜剩飯的現象非常普遍。
年夜飯浪費實屬無奈
當天,記者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采訪了30位自己在家做年夜飯的市民,八成人開始吐槽,表示幾乎從大年初三開始,全家都在吃剩飯,而往年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這種情況。『一盆燉雞我媽都熱了兩次了,感覺再吃都要吐了,最後菜也不新鮮了,我媽只能選擇倒掉。』『85後』市民小張這樣對記者說。家住林機小區的居民陳女士則抱怨道,除夕當天,她們家共9口人,做了18道年夜飯,最後,三分之一都沒吃上。初一開始又去七大姑八大姨家做客,家家都是一大桌子美食,根本吃不下那麼多,雖然放在冰箱裡,可幾天後就不新鮮了,浪費也沒辦法。
采訪中,今年68歲的市民楊先生說的話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想法。據他講,『年』對中國人來說,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是闔家團圓的象征。雖然楊先生同樣遇到了年後吃剩飯的問題,但他認為,這是老一輩人留下來的傳統,以前生活艱苦,年末總要吃頓好的,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但傳統思想已根深蒂固:『兒女都從外地回來了,不多准備幾個菜,這個年過得也沒意思啊!』
市民支招給年夜飯『瘦身』
那麼,如何讓年夜飯既吃得好,又能避免浪費呢?采訪中,市民也紛紛支招。『80後』市民楊女士認為,年味不一定就是大魚大肉,葷素搭配纔不會吃得太膩。此外,年夜飯也要有創新精神,不要拘泥於傳統菜,多在網絡上學做點新式菜品,一定會讓家人胃口大增。如果實在剩下了吃不了,市民金女士還向記者推薦了她母親的做法。據她講,今年她家有幾道年夜飯實在吃不了,母親就找來乾淨的食品袋把菜封好,並細心地在上面貼了張寫有『菜沒有壞,很乾淨,還可以吃』的紙條,然後放在小區垃圾桶旁邊乾淨的位置,送給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