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12日訊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最近,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備受全民追捧,唯美精妙的古詩詞,重新打撈起人們心中流失的詩意。情人節前夕,記者采訪了省內的三對夫妻,他們把古詩詞裡的浪漫承諾,活出了現實的模樣,而這千古一脈的詩意愛情背後,更是藏著人生百態……
愛你,一直到地老天荒——相伴65載
九旬翁為失憶妻子洗尿盆
去年夏天,楊大爺牽著程大娘的手一起重返同江老家。
65載的歲月折痕,已將這張我省現存最早的『結婚證書』斷成了兩截兒,然而漫長時光裡的相濡以沫,卻讓兩人的感情愈加深厚。2月2日,結婚65周年的一對冰城老夫妻,剛過完他們的『星彩藍寶石婚』紀念日。
大爺名叫楊世山,今年90歲,大娘名叫程克有,84歲。他們的愛情故事始於1951年。兩人在同江老家是鄰居,青梅竹馬,後來楊世山去部隊當兵,當兵期間與程克有確立戀愛關系。相戀一年後,1952年2月,楊世山用馬車繞了一條街將程克有娶進了家門,聘禮是布料,結婚戒指是銅的。
『我有一個偉大的老伴。』楊世山沒有絲毫的猶豫,用他能想到的最宏大的詞兒來評價妻子。程克有溫柔賢惠,婚後育有一女五子,兩人一輩子沒紅過臉兒。困難時期,他們靠吃榆樹葉、在雪地裡削蘿卜頂度日,程克有給全家人納鞋底,楊世山在旁邊打麻繩……
5年前,程大娘得了阿爾茨海默癥,有一回在家摔骨折了。楊大爺在一旁抹眼淚,這是大兒子楊增傑生平第一次看見父親流淚,『雖然他啥也沒說,但我們知道,我爸這是心疼我媽哩!』
這幾年,程大娘的病情愈加嚴重,有時甚至認不出自己的孩子,經常半夜去廚房做飯,電飯鍋燒壞了好幾個。雖然忘記了很多人和事,但程大娘始終沒忘記楊大爺,即使記憶淡去,愛依然埋藏在這些生活細節裡。睡覺時,她會幫老伴蓋好被,吃飯時,總習慣性地給他夾菜,有時菜多到下不去筷子。而楊大爺雖然已經90歲了,他每天都會給程大娘洗尿盆,每次出門都會緊緊地牽著妻子的手……
在兩位老人的家裡,記者看到了他們結婚時戴的銅戒指,它已經斷了,卻被老人像寶貝一樣珍藏著,他們用一生的相愛相守,詮釋著什麼叫『情比金堅』。
愛你,哪怕到天涯海角——
85後大慶姑娘
陪丈夫下鄉守護『中國最北小學』『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如果沒有愛上王忠雷,大慶姑娘於晶的人生也許是另一番景象:在海南島的暖陽裡愜意漫步,而不是在漠河的冰天雪地裡吐槽『感覺寒風吹進了骨子裡』。不過,如果一切能重新來過,她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在齊齊哈爾讀書時,1986年出生的於晶和小她一歲的王忠雷是校友,他們2007年相戀。畢業後,於晶原本被推薦去三亞任教,王忠雷則有機會去南京教輪滑,但他堅持要回老家大興安嶺圓『教師夢』。
北紅村小學被稱為『中國最北小學』,距漠河縣城130多公裡。2010年,於晶第一次去北紅村探望男友,她形容自己像是踏進了原始部落,『那裡沒有自來水,得去老鄉家裡打井水;村裡每天限時供電,不僅連手機電量都充不滿,甚至用不了電飯鍋;手機信號也格外「脆弱」,風大一點兒,隨時會與外界失聯……』
於晶下定決心,要把男友帶回到『現代社會』。令她沒想到的是,去了北紅村小學幾次後,她不僅沒勸動男友,自己反而『叛變』了。以前,於晶曾多次問過男友為啥不回城裡,王忠雷總是回答『等你來了,你就知道了』,慢慢地,於晶找到了答案。她看到了孩子們的試卷,在男友來之前,孩子們只能考四五十分,現在能考七八十分了;以前,十三四歲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如今孩子們變得熱情大方,也不必再為頻繁地更換老師而難過。
北紅村小學共有3個年級15個孩子,王忠雷教數學、思想品德、科學、體育,於晶教語文、音樂、書法和美術。有人曾問過於晶到底圖啥,她笑言:『王忠雷啊,人長得不帥又沒錢,不過我喜歡他的淳朴和善良!』2013年8月,於晶和王忠雷結婚了。如今,他們的兒子小北4歲了。於晶回憶說,當年她懷孕時,因為忙著上課加上交通不便,她直到懷孕5個多月時纔第一次去縣裡做產檢。而且天冷路滑青菜供應不上,她患上了缺鐵性貧血,嘴角潰瘍,大把大把地掉頭發……
『只要習慣就好了,能跟自己愛的人在一起,其實在哪都一樣。』於晶笑著說,村裡沒有理發店,她親自給丈夫和兒子剪頭發,一家人住在學校裡,經常放學後去江邊散步,日子簡單卻幸福。世界那麼大,他們沒能去看看,見過的最美的風景就是山裡孩子的笑臉。
以前在城裡上學時,每到情人節他們會一起吃飯、K歌,現在則過著村兒裡人的生活。王忠雷喝醉時曾跟別人說,『我這輩子,最虧欠的就是我媳婦。』去年5月,王忠雷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從北京回來後,他把獎牌掛在了妻子的脖子上,認真地說:『於晶,這個獎章,有你的一大半!』
愛你,即使是生死兩隔——
散盡家財為癌癥丈夫治病
分離22載每年除夕為他『燉魚』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老伴,我做了你最愛吃的魚和餃子。』今年除夕夜,69歲的張秀芝對著丈夫賈述軒的照片念叨著。這個規矩,她已經堅守了22年。
賈述軒原本是張秀芝哥哥的好友,以前經常去張家玩,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小妹妹。當年,張秀芝下鄉當知青後,賈述軒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向她表白,卻被拒絕了,張秀芝當時的理由是:『我是知青,你是工人,咱倆不適合。』
執著的賈述軒瞞著家人辭去了工作,下鄉去了大興安嶺。離家前一天,他被氣憤的父親一頓暴打,連行李都是在親戚家現湊的。到了知青點之後,賈述軒又給張秀芝寫了一封更長的信,這回他們走到了一起。1970年,張秀芝得了一種慢性肝炎,雖然不傳染,但醫生說她最多只能活8年。她拒絕了賈述軒的求婚,這個癡心的小伙卻不答應,他跪在張秀芝母親面前,哽咽著說:『您放心,不管秀芝能活8年還是8天,哪怕只有8個小時,我也會陪著她一直走到最後!』
1973年4月22日,張秀芝和賈述軒結婚了。婚後,由於工作需要,他經常要去外地出差,一走就是幾個月。張秀芝曾聽老賈的同事說,他們租住的旅館裡,經常會有年輕女孩半夜去敲門,每次都被老賈給罵走,有一回一個女孩賴著不走,老賈竟然氣得揮起了拳頭。
1994年,賈述軒罹患胃癌晚期。當時家裡有27萬存款,為了治病,張秀芝帶著丈夫全國各地求醫問藥,北京、天津、上海、沈陽,一年多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8萬元的外債。她記得,去沈陽就醫時,他們剛下火車當地就下起了暴雪,老賈胃疼得直打滾,一步也走不了,她在風雪中摟著丈夫在井蓋上坐了一個多小時,身上凍僵了,兩人像雪人一樣……
為了省錢,老賈想放棄治療,張秀芝死活不同意。1995年6月,她將房子抵押了,搬去醫院的前一天夜裡,老賈愧疚地對妻子說:『當初承諾要陪你走到最後的是我,沒想到實踐這個諾言的卻是你。就算來生做牛做馬,我也要把欠你的都補回來!』張秀芝勸丈夫別想那麼多,『好好睡一覺』,然而第二天早上,老賈再也沒有醒過來。
去世前一個月,老賈曾托兒子為妻子買了一枚金戒指作紀念,戒指上雕著兩朵玫瑰花,就像他們永不凋謝的愛情。老賈去世後,張秀芝一直將它戴在左手中指上,2008年的一個冬天,她去銀行取錢,戒指被一伙持刀劫匪給搶走了。她苦苦哀求,甚至承諾願意花錢贖回來,對方沒有答應。那枚遺失在人海裡的戒指,成了她心中最大的遺憾。
如今,老賈走了22年,兒子也早已成家,張秀芝依然獨身,很多人想幫她介紹老伴,都被她婉言謝絕了。愛情是什麼?
面對記者的提問,張秀芝篤定地答道:『在我看來,愛是彼此信任,彼此忠貞,用一輩子去實踐一個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