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2日訊(實習生 劉賀 記者 許俊鵬)記者從省農委獲悉,今年,我省將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省新建千萬元現代農業綜合經營型合作社至少100個、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00個以上。
今年,全省農業系統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農業,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因地制宜建設農產品優勢區,發展綠色食品,實現綠色發展。同時,推進三產融合,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延伸產業鏈,將『糧倉』變為『糧倉+肉庫+奶罐』,實現加工轉化,打造屬於自己的綠色有機食品品牌。
全省農業系統將深化農村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根本途徑,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拓展改革深度和廣度,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要整村推進農民合作社建設,重點推進合作社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和產業扶貧。引導合作社加強與工商資本聯營合作,發展股份制經濟實體。支持合作社逐步發展成為上市公司。
各地將調整優化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以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堅持市場導向和比較效益原則,繼續調整農業結構,著力壓減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加快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優化產品結構和品質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優化技術結構和經營結構。要繼續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面積,全省要調減玉米1000萬畝以上。要增加適銷有效供給,穩定水稻生產,擴大高蛋白食用大豆面積。並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重點打造一批蔬菜外銷基地縣,全省蔬菜、瓜果、鮮食玉米、馬鈴薯等特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發展健康養殖、標准化養殖、特色養殖、大中水面增養殖等,引導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提高漁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全省漁業養殖面積穩定在600萬畝。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蠶蜂養殖。同時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穩步發展水稻、大豆和玉米等大宗作物基地,重點建設畜禽和水產養殖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積極探索『魚稻』、『鴨稻』和『蟹稻』等有機食品生產方式,推廣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全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力爭達到7600萬畝。
實施綠色發展,加快現代生態農業建設。按照『農畜結合、種養循環、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的思路,落實工程、生物、技術等措施,抓好國家級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創建,示范提昇現代生態農業水平。加強農業野生植物資源保護,開展外來入侵生物防治與調查,防止植物疫情及有害外來生物大面積爆發對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積極推進三產融合,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是改善農業供給、拓展農業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大舉措。開展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范,促進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一二三產業一體推進,發展農業全產業鏈經濟。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引擎。通過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開展農業競爭力提昇科技行動,加強科技創新驅動,增強農業科技支橕能力。同時,鼓勵農民創業,努力增加創業收入。並要推動產業扶貧,提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舉措,堅持『縣有主導產業、村有骨乾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思路,加快發展產業增收脫貧。建設美麗鄉村,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共享。大力推進示范村建設,持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加快探索美麗鄉村建設路徑,全省新建成示范村2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