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冰城農民創業潮裡『走新路』
2017-02-13 09:49:2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13日訊 記者從哈爾濱市農委獲悉,去年全市農民參與創業人數達17萬人,創立農村創業實體4.2萬個,總投資183.7億,創業收入35億元。已形成高效種養型、資金互助型、『互聯網+』載體型等十種各具特色的創業成功模式。湧現出一大批素質高、懂經營、善管理、帶動力強的農民創業典型,哈市有2人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全省共有4人獲獎),有4人被評選為『全省十佳農民創業領軍人物』,有18人被評選為『全省百名農民創業之星』。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新政策將成為農民創業的『指路明燈』,指引他們在創業大潮中破浪前行。

  特色種植走上致富路

  春節剛過,雙城區韓甸鎮白土村的村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隔三差五就有大車進村卸貨,該村翠翠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金龍說:『這些都是從山東運來的花生種子,現在我們得開始為春耕做准備了。』除了忙著分發種子,王金龍還在與一些村民們談流轉土地的各項事宜,今年該合作社花生種植面積將超過1萬畝。

  說起種花生的初衷,王金龍坦言,種花生的收入要比種玉米高很多。為此他特意去山東學習種植技術。學成回來後,王金龍選擇了120畝地作為『試驗田』,而此時村裡的很多人並不看好他,『當時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王金龍說,但他頂住了壓力並實現當年種植花生純收入10萬餘元。

  消息一出,質疑聲沒有了,村民們都跑到他這裡『取經』,就此,王金龍開始組建花生種植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共有536戶農民加入,涵蓋了附近的2個村屯。

  采訪中,記者發現王金龍不僅種植花生,還銷售花生播種機和收割機,銷售網點遍布東北三省。『山東種植花生有專門的播種和收割機,而我們東北沒有這樣的機器。』王金龍告訴記者,如果從山東運回來,運費太貴,一旦壞掉,根本無法修復。王金龍前思後想,最終決定請人回來,學著制造機器。『現在東北三省很多種植花生的合作社和農民都來我這裡購買機器,每年銷量大概在400臺左右。』

  為了更好地帶領農民致富,今年王金龍准備開始進行花生深加工,以此來提昇附加值。王金龍說:『看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後,我更加有信心和村民們一起創業,奔小康!』

  借助互聯網打開新視野

  成立於2011年的哈市通河縣柞樹崗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其水稻面積已經從最初的700餘畝,發展到現在的2萬餘畝;此外,該合作社還與通河縣其他6家合作社形成聯合社,面積達到6萬餘畝。6年間發展速度為何如此之快?該合作社負責人付鵬飛告訴記者:『主要是得益於網上銷售。』

  『80後』的付鵬飛坦言,最初並不『信任』互聯網,銷路都是靠自己和合作社社員出去『跑』,市場難找,銷路不好,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合作社的種植。

  付鵬飛說:『後來我們帶著猶豫的心態,在淘寶、龍江農商等網絡平臺進行銷售,沒想到一下打開了銷路。如今我們更是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進行銷售,效果非常好,現在我們線上銷售佔全部銷售比例的60%。』自此之後,該合作社的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成遞增趨勢。因為網上的熱銷,不少北京、上海、蘇州等城市的客商來合作社考察,商談合作事宜。

  不僅如此,付鵬飛還學會了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源互換合作,他說:『我們用大米、紅菇娘等和甘肅、寧夏等地的合作社進行互換,在我們平臺上不僅銷售大米,還銷售甘肅的苹果、寧夏的枸杞等。』

  去年,在哈爾濱市農委等部門組織下,付鵬飛和其他合作社的負責人一起到南方8個互聯網發達城市去參觀學習,他感慨地說:『出去後,我開闊了視野,見識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到生活的每個角落;而今年的一號文件更是提出了推進農村電商發展,這讓我更加有信心進行網上銷售,希望今年我能有自己的網絡銷售平臺。』

  創業還需多方助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盡管農民創業就業的形勢良好,但仍存在著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

  據了解,首先,哈市農民創業就業政策銜接上,難以直接普惠農民。目前,創業就業扶持政策主要是針對城市失業人群和大學生,主要服務個體創業就業,沒有扶持農民創業就業的專業金融、保險等服務機構和新型電商信息服務平臺,缺乏創業服務園區、孵化器等農業眾創空間。其次,農業資源和市場對接、農業生產保障和服務缺乏頂層設計,創業就業農民走向市場風險加大。第三,缺乏完善的專業服務機構平臺和專業服務隊伍。目前,全市各區、縣(市)沒有建立專業的農民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和固定的服務設施。與此同時,許多人還停留在傳統農業觀念之中,重基地輕市場、重硬件輕管理、重產品輕整合、重農業輕服務,對一、二、三產業關聯度、依存度如何協調發展理解不夠、研究不深。

  對此,哈市農委科教處處長魏然傑表示,今年哈市將堅持樹立『互聯網+』思維,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營造農民創業創新政策環境,鼓勵農民共同創業集群創業。此外,還將圍繞全市農民創業就業工作任務,通過『條、塊、線』構成全市公益性和經營性一體的綜合服務網絡。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