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龍江綠』距離市場更近了
2017-02-13 10:31:54 來源:人民網  作者:柯仲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眾籌等新型營銷模式讓龍江綠色優質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拉近的是黑龍江綠色優質農產品和全國市場的距離

  改變的是長期以來農民把國家當做唯一客戶的依賴心態

  釋放的是黑龍江積累多年的綠色生態農業優勢

  『黑龍江綠色食品吃著安心,看著大集上那麼豐富的產品,啥都想買。我年年都來,每年都來好幾次!』第五屆黑龍江—北京年貨大集在全國農展館開幕首日,退休乾部王先生一大早就和朋友來『趕集』了。

  黑龍江資源稟賦良好、生態優勢明顯,但農產品『質好價不高,量大不掙錢』『綠在深山無人知』一直是個大問題。如何讓這些優質農產品賣得更好?黑龍江省在營銷上下足了功夫,在北京辦年貨大集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2013年1月起,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決定每年春節前都在北京全國農展館舉辦一次年貨大集,通過產品展示、現場銷售和貿易洽談等方式整體推介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連續五屆年貨大集辦下來,勢頭越來越好、人氣越來越旺,「要想吃健康,首選黑龍江」逐漸被北京市民認可。今年有7萬多人前來搶購年貨,日均進館人數創歷屆之最。』省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舉辦五屆年貨大集與北京方面累計達成經貿項目249個,協議金額30.7億元,現場銷售3759萬元。在年貨大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2016年黑龍江省政府牽頭連續在上海、深圳等主銷區舉辦了黑龍江優質農產品展銷推介會,『展銷會上,有的農民穿上了東北花布制作的服裝來吸引消費者,有的農民直接把自己的身份證擺在了產品旁邊,為產品質量「背書」。』該負責人介紹。

  『年貨大集等展銷會的效果很好,但畢竟存在持續時間短、目標人群窄、輻射區域小、產品不齊全等局限,難以完全打開銷路。』省農委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讓『龍江綠』更加貼近目標人群、和市場無縫對接,讓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購買喜愛的綠色優質農產品,黑龍江瞄准了互聯網眾籌等新型營銷模式。

  『我在黑龍江有畝田,誠邀同「稻」中人』。2016年5月,京東網上的一個眾籌項目,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場由省農委、省政府新聞辦和綏化市政府共同策劃的眾籌項目,在全省560多塊水稻高標准示范基地中精挑細選了10塊稻田,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符合歐盟有機標准、國家有機標准或綠色標准的稻田,支付一定的眾籌費用後,就能足不出戶獲得這些地塊上產出的優質稻米。

  以『我在黑龍江有畝田』為代表,一大批優質農產品眾籌項目在黑土地上遍地開花:海倫市推出了『我在硒都有畝田』活動,以10元/平方米的價格進行土地眾籌;農墾系統推出了『我在墾區有畝田』眾籌項目;大興安嶺行署正積極謀劃眾籌營銷活動……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共有34個『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營銷示范基地以眾籌的形式銷售農產品,銷售額達1.2億元。

  探索新型營銷模式,黑龍江省避免『單打一』,注重多元化:

  ——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自建網上營銷店鋪和微商平臺,拓展農產品自銷渠道。綏棱縣投入150萬元,建立了2500平方米的電商產業區,免費為電商提供辦公場所、電腦、庫房等工作條件,已有50家電商入駐,實現交易額2000多萬元。目前,全省共有各類農村電商主體2.7萬個;省級農業電商平臺生態龍江網入駐合作社和企業達到1785家;去年7月上線的黑龍江大米網已有近百家企業、農民合作社入駐。

  ——鼓勵農產品企業與淘寶網、京東網、1號店等大型電商網站合作,建立網上店鋪,提昇知名度、擴大覆蓋面。肇源縣與阿裡巴巴集團開展『聚土地』項目,?魚溝鹼地香米成為聚劃算首頁推薦產品,3天時間實現2億曝光,20萬次點擊,預售土地436畝,銷售額達到260萬元。

  ——一對一、點對點私人定制,精准定位目標人群。黑龍江各地政府部門積極整合省外商會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千方百計地推介、銷售農產品,為訂制營銷牽線搭橋。慶安縣政府幫助鴻基米業與福建商會對接,以2萬元/畝的價格訂制570畝水田,實行點對點訂制生產。

  新型營銷模式取得成效,綠色農業產品飄香全國。據統計,黑龍江通過新型營銷模式銷售農產品已達30億元銷售額。另一組數據也從側面佐證『龍江綠』搭上了互聯網快車奔向五湖四海——2016年,預計全省快遞業務量(售出部分)達2.2億件,在2015年增長80.2%的基礎上,又增長71.6%。

  從在田間地頭翹首盼著國家來收糧,到主動帶著優質農產品組團『包機』遠赴省外參加各種展銷會,再到積極探索互聯網眾籌等新型營銷模式,黑龍江在農產品銷售方式上邁出的幾大步,拉近的是黑龍江綠色優質農產品和全國市場的距離、改變的是長期以來農民把國家當做唯一客戶的依賴心態,釋放的是黑龍江積累多年的綠色生態農業優勢……賣向全國的『龍江綠』正為農民持續增收、黑龍江振興發展,貢獻獨特而又關鍵的力量!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