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5日訊 新年伊始,孫吳縣的扶貧攻堅工作就緊鑼密鼓開始了:已爭取到位財政資金2275萬元,並確定了扶貧項目,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計劃整合資金6685萬元,集中向貧困村投入;做好精准識別動態調整,逐人、逐戶、逐村開始排查,及時查遺補漏、糾偏扶正,確保真正貧困人口一個不落下,非貧困人口一個不納入。
孫吳縣立足『一區四地』發展定位,積極謀劃2017年工作,將努力實現包括扶貧攻堅工作在內的『七個突破』,進一步夯實孫吳縣全面振興發展的基礎。
狠抓項目建設,在擴大投資上實現新突破。立足『一區四地』發展定位,做好提昇『老字號』、開發『原字號』、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謀劃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全力以赴爭取項目,大力招商引進項目,強化服務推進項目,力促投資項目落地開工,完成投資12.7億元,新建、續建項目54項,重點推進漢麻纖維、綠色豆制品、格翔玉米加工、分布式光伏發電、安格斯肉牛養殖等招商項目建設。
打造現代農業,在增效增收上實現新突破。實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結構合理、保障有力、契合消費者需要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產業鏈。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功能性食品大豆產業,建立食品豆標准化種植示范基地。發展漢麻產業,做強中國最大優質漢麻種植基地,叫響『中國漢麻之鄉』品牌。實施畜牧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兩牛一馬』產業,發展高品質肉牛養殖加工產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好『特色農業』牌,建設高緯寒地特色農業示范工程50萬畝,區域特色農業示范基地11個。打好『綠色環保』牌,推進『三減兩增』,建成農業『三減』試驗示范基地15萬畝,綠色農產品種植面積突破105萬畝。
培育新型工業,在增量提質上實現新突破。以健康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構建生態工業體系。重點圍繞農林畜產品加工和高新技術應用,發展壯大綠色節能工業。完善園區承載功能,推進玉米、漢麻、綠色豆制品、北藥等加工項目入駐園區,打造農林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推進長樂山公司新三板上市工作,叫響『大果沙棘之鄉』品牌。扶持壯大小微企業,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擴大企業生產能力。
發展旅貿物流,在提檔昇級上實現新突破。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深入挖掘二戰遺址遺跡和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提高旅游、現代物流、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旅游產業,重點打造紅色旅游體驗區,打造界江和民俗風情休閑觀光帶。打造現代物流體系,建立城鄉結合、布局合理的現代商品流通網絡。
加快城鄉建設,在宜居宜業上實現新突破。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城區『互聯網+』服務步伐。堅持『近郊城市化、遠郊城鎮化、中心村社區化』總體思路,統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強化城市精細管理,落實城市管理網格化責任制,完善『大城管』運作模式,提昇日常管理水平。推進生態保護建設,嚴守生態紅線,保護好『省級生態縣』靚麗名片。
推動創業創新,在激發活力上實現新突破。持續深化各項改革,紮實推進創業創新,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實施『互聯網+』戰略,推進電子商務與傳統物流融合發展,實施『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實現線上與線下、平臺與品牌的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決戰脫貧攻堅,在增進福祉上實現新突破。精准施策脫貧攻堅,投入資金2000萬元,實現28個貧困村退出、全縣4492名貧困人口脫貧解困。全力實施好產業開發、轉移就業、基礎設施、政策兜底等扶貧措施,確保2017年省級貧困縣『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