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6日訊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很多住上樓房的人家,與這種觀念卻漸行漸遠,大多數人恐怕連隔壁鄰居叫什麼名都不知道。
今年春節,齊齊哈爾市龍沙區五福社區的王欣卻跟鄰居格外熟絡,互相拜拜年,家裡急用東西敲個門借一下,鄰居有啥事也找她幫忙打聽……熱乎的像一家人一樣。
說起這和諧的局面,卻是從去年纔開始的。『那可真是不打不相識啊。』王欣聳聳肩說,『當時都差點乾起來呢,多虧了有社區志願者。』
現在一提起當初那段『不堪回首』的經歷,王欣還是覺得當時很糟心。原來,去年4月的一個晚上,她快十點到了家,一打開門就傻了,『我家讓樓上給泡了。』王欣眼見著天花板往下流水,家具、被褥都濕了,『我這火啊,一下就上來了。』
王欣跑上樓,可敲半天門也沒人開門,有火沒處發的她使勁踹了幾腳門。夜深人靜的樓道,小王連敲帶踹,引起了隔壁鄰居張大娘的注意。
『張大娘跟我說,我家樓上是新租的房子,她有房主電話,還好心給房主打了電話。』房主趕來後,王欣要求賠償損失。可房主認為,這是租戶造成的,應該找租戶索賠。大半夜的,雙方爭執不下,就撥通了社區黨委書記曾繁榮的電話。
當時曾繁榮剛要躺下睡覺,接到電話後急忙約上兩名志願者趕到王欣家了解情況。一看雙方都在氣頭上,情緒都很激動,志願者們趕緊做調解勸導工作。
『大晚上的,床被全弄濕了,人家小王家在外地,市裡連個親戚也沒有,都不知道去哪兒睡覺,能不著急嗎。』
『再說白天停水,租戶沒擰緊水龍頭,也不是故意的』……
苦口婆心的一頓勸導,雙方都冷靜下來了,也都做了讓步。王欣理解了房主的苦衷,房主則給她出了住宿費,讓她先在旅店住下,過後再跟租戶商量如何解決問題。等事情解決,已經是凌晨了。
這次意外的『漏水事件』,讓王欣對『寬容與理解』有了新的認識,也明白了鄰裡和睦的可貴。『要不是樓上阿姨幫我給房主打電話,房主也不會來,水也止不住;要不是社區志願者來,事情也得不到盡快處理。』
有和善的鄰裡、和睦的鄰裡關系,居家過日子纔能一團和氣,百姓纔能更有『獲得感』。記者在五福社區了解到,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社區百姓所認同。而這個一團和氣,則和社區裡的志願者們關系大去了,現在只要社區居民有事就會想到社區志願者。
這裡專門有一個志願者服務站,名字也很好聽,叫『五彩絲帶』。紅、綠、黃、藍、橙『五彩』,對應社區黨員結對幫扶生活困難群體、美化環境、調解民事糾紛、文化惠民、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治安防范和城建維護五種志願服務。王欣與樓上鄰居的『漏水』事件,就是『黃絲帶』幫忙調解的。
社區主任張麗向記者展示了表現突出的志願者照片。『別看我們服務站成立纔4年,現在注冊志願者已經有1000多人了。』張麗告訴記者,黨員更是社區志願服務的排頭兵,他們時刻傳遞著踐行志願精神,帶動社區居民奉獻、互助的氛圍也越來越濃了。
『你看,這些志願者戴的大紅花就是我們黨員志願者馬姨做的。』張麗指著表彰志願者的照片說。
一旁的社區志願者李洋插話道,『馬姨總是跟年輕人一起參與活動,撿垃圾、處理小廣告……別看是80多歲的人了,動作可麻溜了,一點都不比年輕人差。』
他們說的馬姨叫馬淑華,今年84歲,是社區的一名老黨員,也是熱心服務居民的志願者。別看她年紀大,在社區志願服務中卻經常看到她的身影,也激勵很多人加入到社區志願服務中。
記者在社區裡隨便走了走,就遇到了『橙絲帶』志願者第一網格長范文霞和四名志願者,她們正如每天那樣對社區安全環境進行巡邏。
『我們會對破壞環境的隱患進行督促,不能讓單個行為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環境。』范文霞一邊巡邏,一邊向記者介紹著巡邏小組的職能。
『范姐,又來檢查啦。』剛進單元樓,居民就熱情地打起了招呼。三樓,一位老大爺正在樓梯拐角處擺弄塑料瓶子。
『王大爺,這是今天撿的啊。』志願者王麗珠和老大爺聊了起來,並叮囑他要及時處理瓶子,不要佔用樓道區域。『行,我這就收拾收拾賣了去。』王大爺欣然應許。
看記者在感慨王大爺覺悟高,王麗珠悄聲說,『以前王大爺可是個倔老頭呢!』原來,王大爺都把瓶子堆到樓道裡,特別影響鄰居通行,也構成了安全隱患,『後來,我們想辦法給他找了個小倉庫。沒多久老頭也不好意思了,每次撿完瓶子都會當天處理掉。』說著說著,王麗珠的臉上流露出了笑容,『我們的服務是微不足道的,但看到居民有點點改變,心裡就會有說不出來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