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7日訊 元宵節剛過,在飛鶴(甘南)乳品有限公司乳品加工車間裡,生產線正24小時滿負荷生產,自動化生產線生產出來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高端產品正在裝箱,准備發運外省市場。
記者在包裝車間了解到,盡管企業已經全面進入生產旺季,但工人的勞動強度已大大降低下來。公司去年引進的聽裝全自動生產線,先進的『機器人』承擔起大部分的繁重工作,減輕了工人工作強度,勞動生產率得到大幅提昇,自動化生產線包裝能力由過去的日包裝100噸提昇到150噸。2016年前三個季度,公司原材料充足、訂單量大,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佔有率與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3.5%;實現增加值5億元,同比增長65%;實繳稅金1.33億元,超過2015年全年納稅額。在引進了高端生產線後,飛鶴乳業旗下的『星飛帆』不僅多次獲得中國乳協等創新產品獎和品質金獎,還在2015和2016年獲得有著食品界『諾貝爾獎』之稱的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在這一國際頂級殊榮上『零』的突破。
公司經理郭忠良告訴記者:『進入2017年,企業已全面進行新的戰略部署,在做好市場營銷同時,強化自身品牌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更好滿足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需求。目前,飛鶴乳業全產業鏈模式使產品生產每一環節都可控,今年公司產品產量與去年相比,將有30%以上的大幅提昇。』
飛鶴乳業出於全產業鏈上下游可控的戰略考量,借鑒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奶牛養殖模式,在國內乳業龍頭企業中率先領辦大型示范牧場,構建了農場、牧場、工廠緊密聯系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圈。通過建設全產業鏈,飛鶴乳業對奶粉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可控、自控,有效確保了飛鶴旗下嬰幼兒奶粉產品的安全、營養、新鮮。
飛鶴乳業乳品加工項目成功落戶甘南縣以來,企業先後投資達到3.6億元,一期工程投入資金1.4億元,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300噸,生產產品全部為高檔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原料粉。二期工程投入資金2.2億元,從德國引進全自動奶粉生產設備,是目前國內引進的最先進的乳品加工設備。飛鶴(甘南)乳品加工項目二期工程采用兩套蒸發系統,可保證生產線乾燥系統24小時不停機,日處理鮮奶能力可達1000噸。近五年來,飛鶴乳業為當地繳納稅收5.7億元,有力促進了甘南縣域經濟的發展。
為支持飛鶴乳業在當地生根開花、快速發展,甘南縣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動奶牛產業規模化發展。同時,通過認真落實國家及省、市支持鼓勵奶牛產業發展等有關奶牛良種補貼、青貯窖和青貯機械補貼、奶牛保險補貼、機械榨乳設備補貼及專項貸款等多項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全縣養殖戶發展奶牛生產的積極性。縣財政還投入專項資金,對新建機械化榨乳站購置擠奶機械設備給予補貼。2016年,甘南縣還為飛鶴乳業種植飼草5萬畝,提供飼料8萬噸,對農民種植飼草給予每噸補助50元,保證了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飛鶴乳業落戶甘南後,全縣奶牛養殖業走上了標准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一家一戶分散飼養被合作經營的標准化養殖小區和現代化牧場所取代。甘南縣還進一步加強奶源市場監管,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在全縣全面開展機械化榨乳站建設,有效保證了奶源質量,整頓淨化了奶源市場,全面保護了奶農和企業的共同利益。不僅如此,還有效拉動了當地的物流運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農民走上富裕道路,企業先後安排就業200多人。今年45歲的甘南縣興十四鎮農民徐東來,家裡4口人僅靠自家的40多畝土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飛鶴乳業落戶甘南後,徐東來把自家土地流轉了出去,夫妻二人一起來到飛鶴牧場打工,現在夫妻倆僅靠工資一項年收入就達到8萬多元。說起現在的好生活,徐東來笑得合不攏嘴:『眼下的日子是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的,這比原來光靠種地強多了,現在我們在飛鶴牧場收入加上土地承包費,一年保證十來萬元不成問題。』
飛鶴乳業通過打造全產業鏈,帶動了上游牧草種植、奶源建設等產業發展,使得全省100多萬畝耕地增值,拉動15萬農民增收致富,創造15萬個就業崗位,對轉移農村勞動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面對乳品行業的激烈競爭環境,飛鶴乳業發展目標定位於實現2017年國產嬰兒奶粉第一品牌、2025年450億元銷售規模,為黑龍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