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化市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全省第二位 經濟實力提昇
2017-02-22 09:01: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22日訊 記者日前在綏化市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去年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綏化全市上下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實,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昇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16.3億元、同比增長6.7%,增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99.3億元,同比增長8.3%,增幅全省第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69.3億元,同比增長11.3%,增幅全省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0.6億元,同比增長10.6%,增幅全省第2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55.8億元,同比下降0.7%,增幅全省第8位;進出口貿易額實現1.82億美元,同比下降5.7%,增幅全省第2位;實際利用外資額2.8億美元、同比增長9.1%,增幅全省第3位;各項存款餘額1313.7億元、同比增長15.1%,貸款餘額887億元、同比增長15.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60元,同比增長6.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4元,同比增長6.6%。

  產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全市簽約項目810個,合同資金1547.7億元,浙江金達、福建象嶼、香港勝記倉等知名企業落戶該市。青岡、望奎與京糧集團、二商集團聯合創出『雙品牌合作』新模式。納入統計的開復工產業項目801個,同比增加169個,完成投資352.3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6個,完成投資75.9億元,大莊園全產業鏈項目、象嶼糧食倉儲加工、金達亞麻、勝記倉北方商谷等一批大項目開工建設。采取增資擴股、騰籠換鳥、收購兼並等形式,全市盤活存量資產56處,其中『僵屍企業』23處,『撂荒項目』33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76戶,園區新增建成區面積1.27平方公裡、累計入駐企業941戶。醫藥產業規模全省第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6.7億元、增長10.6%;非公經濟增加值77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7%。

  現代化大農業步伐加快

  糧食生產『十三連豐』,糧食綜合產能穩定在300億斤以上,10個縣(市、區)全部進入全國產糧大縣行列。綠色食品認證面積1180萬畝、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和基地面積居全省首位,綠色食品和農產品加工產業規模全省第一,『三品一標』認證總量1471個,畜牧業增加值225億元、佔農業比重提高到45%。率先開展農業『三減』試點,調減玉米面積13.7%、落實『三減』示范面積570萬畝,『互聯網+農業』走在全省前列。肇東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寒地黑土品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和十大誠信品牌,海倫黏玉米備受青睞,明水雜糧亮相G20峰會,慶安大米被評為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慶禾香』牌大米獲『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稱號。

  城鄉基礎建設更加完善

  采取PPP模式投資105億元的綏大高速和投資3億元的綏巴路開工建設,北大荒通用航空肇東機場投入使用,綏化機場、哈綏城鐵啟動前期工作;投資38.3億元的閣山水庫正式開工,十六道崗水庫列入國家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投資32億元的大唐熱電聯產項目進展順利。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青岡、安達、綏棱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26個小城鎮進入全國重點鎮行列、居全省第一,26個國家級重點鎮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完成投資8.4億元。編制完成《綏化市呼蘭河流域現代農業改革創新示范區規劃》,累計開復工閣山水庫、呼蘭河堤防加固等項目117個,完成投資46.7億元。其中市本級津河渠首泄洪閘、望奎妙香山溫泉、慶安污泥有機廢物集中處置等52個項目已完工或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全市開復工『三供兩治』項目32個,完成投資17.6億元。市本級完成投資3900萬元,建設改造道路6.3公裡。綏蘭、綏東、綏南和高速輔路(綏望路至綏蘭路)項目已交工。全市棚戶區改造完成征收27493戶,開工28895套,綜合征收率125.2%,綜合開工率131.6%。美麗鄉村建設投資10.6億元,完成了45個重點鎮、348個示范村和達標村的建設任務,綠化覆蓋率達到31.2%。

  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加強

  紮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秸稈禁燒、黃標車治理及工業企業脫硫脫硝等工作。圍繞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實施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餘熱餘壓利用、燃煤鍋爐改造等節能項目,強化燃煤總量控制,萬元GDP綜合能耗預計下降3.2%。積極鼓勵發展光伏電站、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全市新能源建成裝機容量210.5MW(兆瓦)。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工業污染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等水污染物減排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肇蘭新河等重點河流治理工作成效明顯,呼蘭河三類水質比例上昇到60%,劣五類水質下降到20%。

  新經濟新業態迅速興起

  十個縣(市、區)全部建立電子商務創業園,重點電子商務企業200餘家,全市電子商務企業、個體經營者突破2萬家,建設和引進各類電商平臺46個,開設營銷店鋪7000多個,明水、慶安、安達、蘭西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市物聯網應用企事業單位20家、終端用戶近6萬戶,大型物流企業發展到22家、物流園區9個、物流基地5個、配套的信息平臺7個,物流業從業人員約3.8萬人。全市醫養結合大型養老機構發展到7家,候鳥式養老機構8家。全市A級景區38個,新建續建千萬元旅游項目33個,接待游客368.1萬人次,旅游業實現綜合收入11.3億元。引進萬達集團建設大型商貿綜合體,組建寒地黑土品牌農業、城市發展、『雙創』三支產業發展基金,『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7戶。

  改革開放取得嶄新成果

  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4.9萬個,完成土地流轉1649萬畝、實現規模經營1810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57%和63%,土地確權登記完成實測。深化行政審批和商事制度改革,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精簡行政審批事項50%以上,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向全社會公布。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行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民生社會事業長足發展

  脫貧攻堅首戰之年完成108個村、12.96萬人口脫貧任務。城鎮新增就業5.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開展創業培訓4800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億元。全市新建幼兒園16所,完成了新改擴建標准化學校39所,安達市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組織開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群眾文化活動870餘場(次),完成文化產業項目投資2.54億元。新改擴建鄉鎮衛生院15所、村衛生室170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紮實推進。新建改造一中和二中體育館、四中體育場、五環廣場、市體育場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動場所10處,新建全民健身工程488處,市民健身中心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招標公告已發布。新農合大病保險最高補償比例由50%提高到65%,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28.8萬人,新增2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70.6萬人,新增2萬人。法治綏化、平安綏化創建工作紮實有效,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信訪工作有力有序,社會保持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