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 森工唱響『創新』『開放』主旋律
2017-02-22 14:0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一梅 趙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林口局政務大廳。蔡玉祥 攝

  投資500多萬元的山河屯局體育館。周萬常 攝

  核心提示

  2017年我省森工系統工作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理念,深化國有林區改革,強化生態保護和培育,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轉型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奮力走出重點國有林區全面振興的新路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黑龍江日報2月22日訊 目前正處於重要轉型時期的我省森工,確定今年為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創新發展之年、強化管理之年、樹立形象之年。在2月18日召開的全省森工工作會議上,省森工總局黨委要求各單位,要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特別是兩次對龍江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戰略部署,總結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務,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真抓實乾,奮力走出重點國有林區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

  關鍵之年創新開放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森工歷史上壓力最大的一年。既要全面深化改革,又要確保系統穩定;既要保護生態,又要推進轉型發展。省森工總局黨委響亮提出『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發展理念。把森工的改革和轉型發展基點定位在創新上,旨在擺脫傳統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的束縛,接受新理念、新路徑、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發展業態,以開放的姿態,向社會敞開懷抱,迎接新一番發展機遇的到來。

  要奮力走出重點國有林區全面振興的新路子,就是要立足森工發展實際,探索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五條發展路徑。一要堅持生態為先,持續強化生態建設,走強基固本之路;二要堅持改革為要,著力活化體制機制,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三要堅持發展為上,加快產業項目建設,走創新轉型發展之路;四要堅持民生為本,辦好民生實事,走提高林區職工群眾福祉之路;五要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進森工黨的建設,走全面從嚴治黨之路。

  森工總局提出,要帶領林區廣大職工群眾過日子、過上好日子、過上有尊嚴的日子。過日子,就是通過即期努力,讓森工人有業就、有支開,能夠保證基本生活;過上好日子,就是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讓林區居民人均收入達到或超過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趕上或超過周邊縣城水平,與全省人民同步奔入小康;過上有尊嚴的日子,就是通過更長時間的努力,讓林區職工群眾生活水平躍上更高臺階,行業自豪感進一步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指數進一步提昇。

  柴河局苗木基地大棚經濟。張忠林 攝

  綠化苗木基地。

  『兩山經濟』生態當先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在落實『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同時,森工人也清醒地認識到林區發展的優勢在資源,後勁在資源,希望在資源,支橕點也在資源,必須千方百計培育好、利用好,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賴以生存的森林資源。

  要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全面落實管護經營責任,對淺山區和農林混居林場要實行公共管護,中淺山區要封山管護,對有經濟效益和生活需求的,實行競價管護,要嚴肅管護考核管理,嚴肅實施優獎劣罰;加大力度管住風能、礦產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多元開發清潔能源產業,加大清潔能源招商力度,管好已開發的風電和水電;加大依法治林治火力度,林業局是森林防火的主體,要獨立自主地抓森防,不等不靠抓森防,確保不發生森林火災;抓好造林綠化和森林撫育工作,各林業局要以施業區林間空地、森林公園保護區內的林間空地為重點,踏查准確,對退耕還林地塊確定准確。

  黑蜂養殖。

  訂單玉米生產。蔡玉祥 攝

  與此同時,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在提昇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上實現新突破。擴大綠色種植養殖基地規模,大力發展食用菌等綠特產業,大上非林非木項目。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實做真『黑森』品牌和其它多種品牌。做強做大做活旅游產業,要充分依托森工得天獨厚的旅游稀有資源,深入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旅游、養老、健康、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深化改革進入攻堅

  森工深化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各種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2017年,森工系統提出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強力推進改革,提昇企業管理水平,提昇法治意識、改革意識、轉型能力,實現保工資、保上繳、保民生、保穩定、促轉型的目標。

  要把改革作為破解難題、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激發森工內生動力。推進國有林區改革,要蹄疾步穩,試點先行,把握住『2018年三分開』和『2020年四分開』兩個關鍵節點,厘清森林資源管理、社會行政管理、企業運營『三條線』,積極推進『四分開、一轉型』。繼續深化完善第一批試點,啟動雙鴨山、鶴立、通北、山河屯、大海林、東京城、鐵力、新青等8個改革試點,同時帶動其餘林業局內部分開。推進總局機關和事業單位改革。推進森工集團及其子公司實質化組建、實質化運營。整合撤並因停伐而失去職能或職能弱化的機構,大力裁撤系統內靠管理費供養的事業單位,將優秀人力資源向其他部門或森工集團配置。推進有經營性質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逐步轉制為企業。同時,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城市院牆企業改革、抓好林業公安體制改革。

  此外,森工提出要發揚改革創新精神,把握主基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中求進,打好特色牌,下足落實功,按照選准的路子走下去,朝著認准的目標乾下去,多角度發力,通過推動專業化系統化引資,持續推動產業項目建設,培育和壯大一批有生機、有活力的實體經濟。

  森林雞養殖。

  謀求發展實現目標

  2017年森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林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其中『三江』林區在確保7%的前提下力爭達到7.5%;森林生態旅游業增長16.7%,多種經營產業增長8%。職工年均工資達到3.5萬元,經營性收入比上年提高10%。

  實現上述目標,森工要重點做好各項工作。

  產業做強發展之翼。加快優化調整產業布局。總體上實施『486』規劃布局,即劃分種植經濟、養殖經濟、食用菌林藥經濟、旅游經濟等4大板塊,發展種植養殖業、營林業、森林旅游業、森林食品業、木材精深加工業、綠色礦產業、林藥業、建築業等8大產業,加速形成森林旅游產業鏈、森林綠色食品產業鏈、種植加工產業鏈、養殖加工產業鏈、林藥產業鏈、林產工業產業鏈等6條產業鏈。

  加快大項目建設。著力抓好亞布力機場建設、黑森集團組建運營等重大項目,抓好今年101個森工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217億元,力爭完成年度投資60.3億元。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招商之冬』『招商之春』活動,全年要完成引資27.5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個。

  加速與資本市場對接。全力推動旅游企業、森林食品企業上市,推進森工集團借殼上市。要探索采取PPP模式,推進林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積極參加各類展會,推介森工產品。高標准辦好中國雪鄉旅游節、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積極爭辦國內國際體育賽事,提昇森工知名度。

  加快集團化發展。設計好集團頂層架構,完善母子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股份制形式的利益鏈接和分享機制,推進實質化運營。發展壯大綠色食品、森林旅游集團,適時組建建築、礦業、海外開發等公司。

  強化經營管理。加強財務管理,重點強化資金管理,從緊從儉從嚴,使森工能夠集中有限資金辦大事、上大項目,實現資金滾動增值、經濟良性發展。

  加強行政管理。落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及權力流程圖,將一切行政和管理行為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真正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大力優化發展環境。

  健全考核體系。實行逐月考核、半年排序、年度總評兌現獎懲,同時實行雙向考核評價,基層單位也對總局機關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評價。

  深刻挖掘林區文化內涵,築牢林區發展之魂。要充分挖掘具有林區特質的森工文化內涵,並吸收引進優秀文化融入林區,引領思想、滋養精神,凝聚力量、推動發展。

  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強化思想文化引領。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森工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領域。加大道德模范、森工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的評選,挖掘和宣傳力度,用身邊人、身邊事敦風化俗,把崇德向善、敬業奉獻、奮發向上、創業有為作為林區共同的價值追求,把先進人物的『典型效應』放大為『社會效應』。

  推動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森工文化品牌。著力推動亞布力滑雪勝地——全國知名冰雪名鎮、中國雪鄉——全國十大最美鄉村、鳳凰山——全國攝影創作基地、雞冠山——全國最大抗聯遺址、綏棱局址——全國林業唯一4A級局址生態旅游景區等文化品牌建設,形成具有森工特色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記憶。要加強文化產品的策劃設計、制作發行,以重點景區為平臺開展文藝演出、文化賽事活動,推出一批飽含森工氣息、彰顯森工特色、展示森工精彩、引領森工風尚的文藝作品,打造林區文化建設的新高地。

  幸福林區民生為基

  深入紮實開展『健康森工』、『平安森工』、『幸福森工』建設,釋放改革紅利,提昇林區百姓福祉,帶領林區百姓過上有尊嚴的日子,增加林區百姓歸屬感和滿意度。

  2017年森工要繼續為職工群眾辦好十件實事:

  一是為職工增長工資。在年初兌現增資基礎上,研究建立工資增長長效機制,采取多種措施增加職工群眾經營性收入,讓職工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二是繼續抓好就業再就業。繼續做好富餘職工的轉崗分流和龍煤集團2500人的轉移安置工作。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總局籌集資金500萬元、林業局籌集資金50萬元,鼓勵扶持下崗轉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轉軍人創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今年要新增創業主體150個、新增就業2.6萬人。

  三是進一步提昇社會保障水平。擴大林區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征繳面,實現應保盡保;擴大定點醫療機構,提高參保人員待遇,實現病有所醫;為林區參保人員轉診轉院提供便利,方便就醫。

  四是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林區二級以上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推進醫養結合,新增6所林區醫院領辦醫養結合護理院;加強林區生活飲用水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生活飲用水監督率達到100%。

  五是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爭取基礎教育投入7800萬元以上。改擴建3所幼兒園,創建6所『冰雪運動』示范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驗收。

  六是加快森林生態城鎮建設。完成年度1.8萬戶棚戶區改造任務,完成投資6.1億元,同步安排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給排水、供熱、供電、小區道路、綠化等建設。進一步完善林區城鎮功能,提昇城鎮管理水平。爭取將林區城鎮的供水、污水垃圾處理納入縣級以上工程范圍,爭取將林場(所)納入我省『美麗鄉村』建設范圍。

  七是推進扶貧幫困。實施精准扶貧工程,通過就業創業、政策兜底等措施,確保林區三分之一的貧困戶脫貧。開展『一幫一』扶貧解困和助殘活動,積極向地方政府爭取社會救助政策,積極爭取將森工納入國家生態護林員扶貧政策范圍。

  八是加快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和飲用水改造。投資4.9億元,用於水庫新建、除險加固及河流治理。籌集資金解決部分林場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

  九是改善林區交通運輸條件。昇級改造公路71.5公裡,改造危橋16座,治理隱患公路138公裡。

  十是深化平安林區建設。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暢通信訪渠道,切實解決職工群眾合理訴求。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防范遏制較大以上事故,提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