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記者 陳顯春 孫曉銳 郎艾迪) 為加強龍江森工冬季冰雪旅游宣傳推廣,省森工總局聯合東北網共同開展『走進冰天雪地,尋訪林海雪原』大型采訪活動。近日,東北網記者走進綏陽林業局采訪。記者了解到,綏陽局依據區位優勢及產業發展情況,科學編制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確定以林下資源為依托,以黑木耳為主導,綜合發展土地種植、特色養殖、山產品采集加工等產業項目,形成了一場一業的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格局。

綏陽林業局風順菌業實時監控系統。東北網記者 郎艾迪 攝

綏陽林業局風順菌業員工篩選木料。東北網記者 郎艾迪 攝
綏陽局針對林下經濟產業項目,制定了相關政策規定,規范了林下經濟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積極為職工群眾發展產業解決困難,創造條件。林業局與銀行聯系,每年為職工提供小額貸款2800餘萬元,同時自籌資金為困難職工提供無息貸款300餘萬元發展產業。林業局積極開展與多家科研單位的合作交流,開展了優質菌種、黑木耳原料創新、生態農牧業新品種的引進繁育、藍靛果樹扦插、大果榛子嫁接實驗。采取『互聯網+林下經濟』的方式,對實體店和網絡電商進行了線上線下資源整合,全局共有各種網店60家,其中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的4家,全局電子商務銷售總額突破1000萬元。加快專業合作社建設,圍繞黑木耳、種植、養殖、林農產品加工成立了18個專業合作社,加強對職工發展產業項目的引導扶持,實現了資源、信息、技術、利益共享,降低了經營風險。

綏陽林業局風順菌業員工向木料中種菌。東北網記者 郎艾迪 攝
為保持職工群眾致富增收,進一步發掘黑木耳產業效益,結合實際,綏陽局確定了穩量、提質、增效的黑木耳產業發展思路。按照標准化、精品化、集約化的發展要求,推動黑木耳產業實現提檔昇級。不斷更新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管理水平,重點推廣具有省地、省工、省水、便於生產管理以及木耳品質優良、綠色環保等特點的棚式吊袋木耳生產方式,吊袋大棚目前達到1800座,可生產5000萬袋,推廣了黑木耳『雙層遮陽』晾曬和做型技術,開發出了茶葉耳、元寶耳等精品黑木耳。推廣了工廠化生產方式,全局淘汰了107個家庭式菌包作坊,新建標准化菌包工廠13座,年生產能力達6000萬袋。實施制菌環節源頭管理,制定了黑木耳菌包體積、重量、配料比例等生產標准,經常抽查,杜絕農藥、化肥等的使用。每年對黑木耳產品進行抽檢,送交北京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等專業機構進行檢驗,在農藥、化肥、重金屬等12項指標檢測中,無一例超標現象發生。2016年,綏陽全局林下經濟總產值近12億元,職工群眾年人均收入達到26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