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7日訊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分析成為指導行業發展的重要依據,大慶旅游系統互聯網+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果、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利用『大數據分析』來研判客源趨勢,智慧旅游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在此背景下,去年大慶旅游業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全市接待游客1650萬人次,同比增長2.9%,實現旅游收入115.5億元,同比增長19.1%,繼續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另外,新增國家4A級景區1家,榮獲首批『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單位』稱號,全國獲此殊榮的城市只有2個。
旅游業快速增長,與行業迅速加上互聯網密不可分。近年來,全市旅游系統采取大數據分析客源的方式,科學研判發展趨勢,效果顯著。大慶旅游系統依托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和專業數據公司開展大數據分析,監測去哪兒網、攜程、途牛、驢媽媽等領軍OTA平臺和主流媒體微博、微信的SKU信息,對大慶旅游知名度、網民形態、游客進離行為軌跡、停留時間等30多項指標全面分析,以數據統計和聚合,洞察游客消費行為,為精准制定營銷戰略提供依據。
大慶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到國內客源特點是:黑吉遼內客源佔84.99%,是國內客源市場的絕對主力;全省看,哈齊綏黑四地客源佔省內游客88.91%,其中哈爾濱游客158.90萬人次,獨佔45.6%,是大慶的一級客源市場。大數據分析出線上客源特點是:多以短途為主,大部分停留1-3天,佔比43%,並有55%的游客消費在2500元以內,超過半數以上。扣除『吃、住、行』的剛性支出,游客在大慶的旅游消費正逐漸向游玩、購物、娛樂方向延伸,其中游玩佔比37.3%。分析表明,大慶旅游已從1日游昇級為2日、3日游,旅游方式正從觀光型逐漸向休閑型、慢游型轉變。
大數據分析的旅游出行方式趨勢表明:火車是旅游的主要出行方式。哈大齊客運專線開通後,與全省重點旅游城市形成1小時旅游圈。來慶方式中,火車排名第一,佔比36.8%,其中專列游逐漸成為常態,2015年以來,我市共招徠北京、上海、太原等地旅游9趟專列6000多名游客;其次是飛機,佔比23.8%,目前已經嫁接全國10條旅游線路,其中與大連、西安、成都等7個發達旅游城市實現了直航;自駕游逐漸昇溫,汽車佔比13.9%。
旅游大數據分析客源特點,基礎是我市旅游的信息化程度的提昇。早在全省互聯網+行動大面積推廣之前,我市旅游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就已經提前啟動。縱觀我市旅游互聯網+,我們可以看出我市智慧旅游的主要做法有三個。
首先是注重新媒體建設。在我市旅游官方網站開闢『導游雲課堂』專欄,上傳導游員培訓視頻,方便全市導游員進行線上培訓,提昇綜合素質;完成旅游局官網中文域名(大慶市旅游局)和英文域名(www.daqingtuor.gov.cn)的申請注冊工作,進一步提高搜索准確度;昇級微信端『大慶旅游服務號』,新版客戶端采取輕應用的、可跨平臺的html5先進技術,具有軟件輕巧、閱讀便利、資訊全面、指南實用等特色,涵蓋了大慶全域范圍內景點、購物場所、特色餐飲、旅游攻略及大慶視頻等,可便捷地實現自駕游一鍵導航。同時,我市將新穎的三維全景技術,融入到旅游服務號中,帶給用戶身臨其境般感受。新版客戶端2016年度點擊量達8萬次。
其次是旅游政府信息化。我市旅游政務公開、網上信訪系統、短信通知系統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導游員制卡機昇級工作數據庫部分全部完成。
再次,用全媒體營銷推介我市旅游,持續擴大我市旅游線上、線下的影響力。做到線上線下廣泛存在。5·19中國旅游日、中國(大慶)濕地節及哈洽會期間,利用網站、微信、微博等媒體全方位展示大慶旅游資源和最新旅游線路,並在展會上展示了360度全景技術和『小水滴』網絡攝像頭在景區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