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病毒檢測、頸尖剝離、做培養基、換管、優良品種保存……春節過後,大興安嶺農林科學院脫毒馬鈴薯綜合試驗站內一片繁忙景象。為給下一個年度的脫毒馬鈴薯選育出優質的品種,科研人員在全日光溫室裡開展一系列的實驗工作,室內擺放著整齊的瓶苗,在陽光下生機勃發。
馬鈴薯研究室主任吳凌娟介紹說:『我們試驗站是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31個綜合試驗站之一,承擔全省馬鈴薯產業問題的收集和技術培訓及服務任務以及本區域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篩選、示范及推廣工作。』
近年來,他們采用莖尖剝離和組織培養技術,應用?聯免疫法和RT-PCR馬鈴薯病毒及類病毒檢測技術,使馬鈴薯脫毒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與龍頭企業合作為全國需求區選育出優良新品種『中大一號』和『興佳二號』,推廣優良新品種10餘個,在全省累計輻射面積達50多萬畝,使馬鈴薯平均產量提高了10%以上。
該院主打培育的『興佳』品牌種薯因其退化輕、產量高、品質優,除在國內市場熱銷外,還遠銷歐亞10多個國家和地區,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酒香不怕巷子深。每年訂購開始的時候,來自內蒙古、吉林、山東等地的客戶手拿著訂單排隊進行定金交易。
興佳種業有限公司是大興安嶺經營馬鈴薯的『大哥大』。公司董事長朱文革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脫毒種薯銷售形勢喜人,在訂單模式下去年銷售脫毒種薯8000萬斤。這家公司以大興安嶺農林科學院為科技依托,是從事專業的馬鈴薯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民營科技企業。據介紹,公司具備完整的脫毒馬鈴薯組培、原種、良種的生產繁育體系。擁有現代化生產溫室25500平方米,微型薯生產網棚95000平方米,種薯儲存窖16000平方米,具有年生產1500萬粒脫毒微型薯,脫毒種薯50000噸的生產能力。輻射帶動200多個農戶從事馬鈴薯種薯種植,種植面積達到4000多畝,2016年公司實現產值一億元。
馬鈴薯是大興安嶺地區最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原原種、原種在我國種薯繁育地區佔有重要地位。為深度開發『原字號』,做強優勢產業,讓『小土豆』孕育出『大產業』,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委、行署高度重視馬鈴薯產業發展,在科技創新推廣、標准化種植、基地建設、市場化營銷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僅達到年生產脫毒小薯800萬粒的能力,而且良種還在全國28個省市區熱銷,為林區轉型發展增添了精彩之筆。
大興安嶺位於北緯50°,是國際公認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區和商品薯種植區。為將地理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大興安嶺把馬鈴薯作為全民創業一項重點產業強力推進,出臺了《馬鈴薯產業發展意見》,推動馬鈴薯產業走上了快速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據介紹,目前,地處嶺南的農業開發區有宜農林地102.3萬畝、1510家農場。為此,他們成立了多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馬鈴薯種薯公司、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了主要以大興安嶺興佳種業有限公司和嘉豐種薯公司為龍頭的脫毒種薯繁種主體,形成了『龍頭企業+家庭農場』、『龍頭企業+馬鈴薯合作社+農戶』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產業化格局和『公司+經銷商』的經營模式,全區馬鈴薯播種、中耕、施肥、防病、收獲實現了機械化,機械化作業率達到90%以上。這兩年,農戶種植馬鈴薯種薯畝純效益1000元左右,最高達到3800元,畝淨利潤是大豆的5.5倍以上、小麥的7倍以上。
記者了解到,大興安嶺還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馬鈴薯脫毒種薯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組織馬鈴薯協會、種業公司和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在南方二季作區建立種薯中轉集散中心,在南方冬種區建立馬鈴薯高產示范園區,實現大興安嶺農民一年種兩季,使農民收入成倍增加,展示和宣傳大興安嶺種薯優良種性,推廣大興安嶺種薯,叫響大興安嶺馬鈴薯品牌。
大興安嶺生產的脫毒馬鈴薯種薯調到外地種植,具有產量高、品質優、性狀好等特點,投入產出比約為1?5.6,受到了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現在,大興安嶺生產的種薯已在全國28個省市區佔有市場。
從曾經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香餑餑』,小小的土豆有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叫響了『大興安嶺馬鈴薯』品牌。為把大興安嶺建設成為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都』,他們規劃到2020年脫毒微型薯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粒,馬鈴薯種薯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通過繁育的種薯為全國200萬畝馬鈴薯種植提供生產用種,把大興安嶺打造成全國聞名的馬鈴薯種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