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慶安簽訂184萬畝綠色有機種植訂單 佔全部耕地的61%以上
2017-02-27 14:02:09 來源:東北網-綏化日報  作者:段金林 孫合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7日訊 為確保種植結構往優質高效上調整,慶安縣采取的措施是實行簽單種植,對於那些選擇優良品種、提昇種植標准、打造知名品牌的地塊,由政府和鄉鎮乾部出面協調銷售企業和用戶簽訂訂單。到目前,水田已簽訂訂單108萬畝,旱田已簽訂76萬畝,佔全部耕地的61%以上。

  慶安縣對種植結構調整一直給予高度重視,今年備耕生產一開始,縣委縣政府召開會議,研究破解辦法。他們的定位是要拿出真章實策,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真正托底放心早吃定心丸。為此他們把簽好訂單作為今年調整產業結構的利器和法寶,不遺餘力地抓好,抓出成效來。

  去年末,慶安就把訂單農業作為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突出抓好。縣委書記李英男、縣長李立新帶領農業、流通、商貿戰線和鄉鎮乾部分成多路,走進大中城市的工礦、企業、超市,宣傳本地的優質綠色產品,使客戶認知了解,從而打開產品的銷路,簽訂了一批又一批供貨訂單。同時他們還把集團客商、公司代表請到慶安實地參觀,展示各類農產品,取得他們的信賴。福建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客商在品嘗了慶安的金香1號水稻品種大米以後,當即簽訂了750畝有機覆膜米,畝訂制價格達2萬元。黑龍江鴻基生態農業公司要求慶安提供優質有機米品種,並采取覆膜、稻鴨新栽培技術,達成協議後,一次簽訂600畝訂單,提前打進訂金。大慶石油管理局機關食堂用的大米,過去一直由慶安供應,受到了青睞,這次簽訂2萬畝水稻訂單。

  慶安建有23個科技種植園區,同時還建有久宏、民族兩個省級樣板示范基地,經營著16萬畝地。由於全部實行綠色或有機標准種植,絕大部分產品已取得綠色食品認證。這些科技種植園區和樣板示范基地,已全部實施農業物聯網應用,形成『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溯源、責任可界定』的農產品追溯體系,因此也成為簽訂的大家。到目前為止,16萬畝耕地的產品簽單已經告罄。許多客戶說,科技種植園區生產的品種,都是一絲不苟地按照綠色種植規則栽培的,我們信得過。再說了還可以通過二維碼查尋追溯,沒啥不放心的。正因為這些地方的種植優質高效,產品也不愁賣,今年許多農戶紛紛依托科技園區和示范基地,面積可新增4萬畝,確保種植質量有了大幅度提昇。

  東禾集團生產的『慶禾香』牌大米,去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好吃米飯』,從而成為知名品牌,也成為簽單的大戶,而且簽單供不應求。為此他們通過簽單擴張優質米的種植面積。東禾集團組織附近的合作社、種田大戶采取自願結合、有償掛靠、聯合經營等多種方式,組成聯合生產體。不論采取哪種形式,都必須接受東禾集團的指導,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肥料、統一收獲、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特別是采用生物地膜覆蓋、稻鴨稻蟹共育、施用生物菌肥農肥等栽培技術,確保生產可追溯的有機米。今年東禾集團新輻射的10萬畝水稻,都已經完成簽單。慶安博林鑫集團生產的稻鴨米、瑞豐農業服務公司生產的富硒米也有很好的市場信譽,他們新輻射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也都和客戶簽訂種植合同。

  旱田種植區今年調整的種植結構多是新品種、新產業,農民不托底。對此各鄉鎮不逼不壓,而是通過訂單引導,早吃定心丸。歡勝鄉有14萬畝旱田,鄉乾部建議農民種植含有高蛋白的黑農48號、東昇7號大豆新品種,但農民對這些品種沒種過而猶豫不決,鄉乾部把黑江龍國寧集團等客商引來,簽訂了種植訂單,很快落實9萬畝的大豆種植面積。慶安鎮鄰路靠城,是蔬菜種植大鎮,過去種植的蔬菜都是大路貨,銷售一直不好,今年鎮裡通過訂單大力發展新奇特蔬菜品種,落實黃金勾、紅草莓、紫菇娘、黏玉米3萬畝,使種植結構調整落到了實處。

責任編輯:張廣義